采桑作业2

作者: 采桑采桑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00:42 被阅读0次

    1.阅读明月老师的《你的写作属于纯自嗨吗?》一文,谈一谈“四有文章”中的哪一“有”对你启发最大。

    由于职业的因素,常常要写“研究总结”,对有用、有料、有力都比较有体会,奈何对“有趣”,总有心向往之而力不足之感。以前以为是本人性格比较严肃所致,听了明月老师的讲解,才发现端的是对读者放不开。恍然,不一定大悟,一定要到实践中去悟一悟。

    2.你在工作当中有什么样的细节,符合明月老师文章中提到“料”的标准?试给出两个例子。

    勉强举两例吧:

    (片段一)

    我常常想起小时候“青黄不接”时节吃的两样菜,那味道永远不能忘记。

    一种是“藠头”。这个“藠”字可真形象——几个白生生的蒜瓣似的藠头偎在一起,头上是翠绿细长的叶子。“藠头”,我们称它“鹅土藠”,可凉拌,可泡,也可炒,都好吃。

    凉拌菜的佐料一定要自家做才合自己口味。先将笸箩里、屋檐下晾晒好的干辣椒杵成辣椒面儿,再把新鲜菜油烧热,放花椒、八角、大料,待热油冒出的烟变成青烟,油里的作料刚发黑,就将滚烫的菜油呲呲地淋在辣椒面上,最好再加点盐,这样的辣椒蘸水可放置很久。做凉拌藠头时,把藠头切成片或拍烂,叶子切成段,便于入味。加入辣椒蘸水,豆油、醋、味精,滴两滴小磨麻油,那滋味真是浓烈醇香。美中不足的是,吃过后满嘴蒜味。

    泡的藠头就清淡些。透明小巧的泡菜坛子里,盐水清澈,白白胖胖的藠头挨挨挤挤地睡大觉。伸进勺子一搅,藠头就鱼儿般游动。说到味道,乡下的土陶坛子泡的菜味会更“正”些。盐水里加上麻糖或者红糖,泡出的藠头脆生生的,回味甘甜。

                                                                                                                  ——摘自《暮春的美食》

    (片段二)

                                      还乡

    乡下的夜,比白日更加喧嚣。无数不知名的昆虫与夜鸟自由狂欢,河水哗哗地流。

    无星亦无月,暗夜之神睁着朦胧的眼。远山沉默,一如千年前灰白的夜空。树影漆黑,隐藏着多少不能说的秘密?

    谁家田地里还未燃完的稻草,熟悉的烟火味把我环绕。我看见一群小孩,在远山的丛林里嬉闹。高高的山岗上,野菊花开满山坡。长满夕阳的小河边,女孩默默展读一封情书……

    时间把我抛下了,可我还是个孩子。

    3.通读张爱玲《琉璃瓦》全篇,摘出五个比喻句,并挑出你最喜欢的一个比喻,仿写两个句子。

    (1)三朝回门,卑卑褪下了青狐大衣,里面穿着泥金缎短袖旗袍。人像金瓶里的一朵栀子花。

    (2)霜浓月薄的银蓝的夜里,惟有一两家店铺点着强烈的电灯,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着一堆一堆黄肥皂,像童话里金砖砌成的堡垒。

    (3)他站起身来,一只手抱着温暖的茶壶,一只手按在口面,悠悠地抚摸着,像农人抱着鸡似的。

    (4)她穿着乳白冰纹绉的单袍子,粘在身上,像牛奶的薄膜,肩上也染了一点胭脂晕。

    (5)他那件汗衫已经从头上扯了下来,可是依旧套在颈上,像草裙舞的花圈。

    (1)(2)(3)句都喜欢。我仿写第(2)句,这句色、形、光恰到好处,美得晶莹剔透。

    仿写(1):

    跟我去秋天的田野吧,那里气息是醉人的。色彩斑斓,比夏季尤胜。晴朗的早晨,满天红霞朵朵、片片、丝丝在淡蓝的天穹缓慢移动。如果不怕草尖上的露水打湿脚,就去河边。朝霞“哗——”地倒映在深深静静的河水里,像一幅妖媚的画。雨幕低垂时,黛青色的山巅停着乳白的烟霭,你可以写诗,可好?

    仿写(2):

    看重庆,当然要夜晚。一座座黑黢黢的山仿佛突然隆起,白雾填满了山与山之间的沟壑,山上各种各样的高楼眨着彩色的眼睛。此时的山城就像灾难片的开头,神秘得让人紧张;又仿佛未来空间站,置身其中的人都成了太空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采桑作业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mv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