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结束平湖阶段工作直接返回重庆。返城后整个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特别是一直不舒服的胃也好了很多。看来除了关注嘴迈开腿对身体健康意义重大之外,保持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更加重要。
这几天跟小朋友相处时间比较多。难得有时间能够陪伴他成长。但真的要陪他一起应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课外辅导时,感觉不比上班来得轻松。同时更是感慨当下的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很多时候真的在反思我们是不是要加入这样的军备竞赛之中,让他们失去了应该有点童年。但当我们环顾四周时,才发现我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样状态或许正是当下的孩子们所共有的童年。难怪大洋彼岸那么焦虑?因为我们的孩子们都如此努力,国力如何不强盛。回到自己家里,最大的问题应该还是如何让孩子能够自主去学习,不要让学习成为一件让孩子痛苦的事情。从几天的相处下来才发现,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阶段养成坚持、专注等好的习惯远比学习知识和技能对一个孩子重要。这就要求家长们更加要注重方法和对孩子心理的把握。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时间观念的养成。时间的观念一是表现在特定时间做特定的事,并坚持不懈。其次是表现在做特定事情,特定时段的专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减少对具体行为的指责和评价,而应该更多用时间提醒来驱动孩子的行动,让他们加深对时间的感觉,从而把时间观念树立起来。控制情绪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根本原因是我们放大了孩子行为的负面影响和自我感受。所以,我们应该以更长远的视角看待孩子成长,不要急于求成地去学习各种知识,让孩子频于奔命的同时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而应该持续关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关注习惯养成。
本周原则上进入休假期,这也是工作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能够提前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进入假期。这反而让自己不太适应,满脑子依然想着工作的事情。这种状态的持续并不是一件好事,这本来是一个让自己放缓,停下来思考思考的机会。因为我们每天努力已经不是为了应对当下吃饱穿暖,更多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很容易陷入眼下的事情,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期价值,关注眼前的得失而忽略长期的积累。关注一时的虚名而忽略长期的成长。说到底,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傲慢而脆弱,顺境下沾沾自喜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逆境下怨天尤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焦虑,恐惧,愤怒,嫉妒占据着自己的内心,大把的注意力浪费在自己无法掌控的外部事物和内在情绪上。于是坚持和专注顶多成为一句口号。
所以,保持稳定的内心状态最为重要。而内心的状态并非靠喊口号,需要通过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内心。所以,坚持早起运动,坚持日更,坚持阅读,坚持反思和总结。并在每一件事情上持续精进,这就是修行到修心的真正实践。
下个星期虽然不用应对工作中各种具体的问题,但需要为对获取一段时间的工作输出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把知识和经验总结成成果体系和模式方法,用以指导后续的工作。思考接下来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的重点。每天,每周,每月都给自己一段时间停下来,总结和思考。让已逝去时间沉淀价值,让即将到来的时间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每周反思既要反思我们的言行得失,更要反思反思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