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
这句话出自《被讨厌的勇气》一书。这本书是以一位哲人和一位青年之间的对话方式来更加详细地剖析阿德勒心理学。
虽然之前我有看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但今天看到两人关于表扬这个话题的对话时,我还是有些不解的。之所以不解是因为“表扬”这个词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褒义的行为,只有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表示发自内心的赞同时才会发生的行为。
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相比起批评教育,我们现在会更倾向于表扬教育。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与其用“你真棒”之类的简单粗暴的语言去表扬孩子,不如用具体的描述,外加自己的感受来表扬孩子,或许效果会更佳。
所以当在书中看到这句话时,说实话我是表示不赞同的。但当我看到他举的那个例子时,又觉得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例子大概就是说孩子帮妈妈收拾餐桌,妈妈可能会夸奖孩子做得很棒。但是同样的事情如果换做自己的丈夫来做,妈妈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于是,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平时对孩子表扬的事情,结果很惊奇的发现,原来在我们表扬孩子的背后,居然隐藏着我们一些我们所忽略的事情。
想想平时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对孩子所做的事情和他的行为表示赞同。当然还有另外一层潜意识,或许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也可能是我们刻意忽略掉了:那就是我们内心希望孩子能够继续这样做下去。因为他此时此刻的行为符合了我们的预期,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在发展。
这似乎正印证了书中所说的这个观点: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或许看到“操控”两字,我想很多的家长可能都会吐血,毕竟这不是我们所喜欢的字眼。但是如果你仔细回想一下平时对孩子的表扬,那么不难发现它背后的确潜藏着我们希望孩子按照我们所设定的方向继续下去的意愿。
这算不算操控我不太确定,但是从阿德勒心理学角度出发,这种行为的确对被表扬的人是有害的。因为如果被表扬的人习惯接受他人的表扬,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就好像如果一个人习惯被表扬,或者是习惯性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那么就会习惯性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按照别人的想法、评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果表扬就是养成一个被别人牵着线走的木偶的话,这是我们所无法接受的。
生活中或许还有很多很多像表扬这样的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正确的事,可能还有待考究。
关于表扬孩子这件事究竟是好是坏?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期待你的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