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介绍
今年的雨水节气是2.19--3.5,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开始为雨水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逸周书》记载: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人也感到生机和畅,更愿意多去室外活动,但要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邪和倒春寒的侵害。此时节勿冒冰冻,也别捂得太过温暖造成阳气郁,养生要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气郁体质雨水饮食小贴士
宜吃:荠菜、枸杞菜、茼蒿、鸡蛋、桂圆肉、乌鸡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肝血不足的气郁质,或是易怒或是抑郁。故饮食要以养肝为先。如果经常发火,说明疏泄过度,应养阴柔肝、清肝热降肝火,宜多吃荠菜、菠菜、枸杞菜、茼蒿、鸡蛋、芝麻、黄花菜、枸杞、生地黄等。如果抑郁,要补肝血、疏肝理气,宜多吃桂圆肉、乌鸡、洋葱、韭菜、燕麦、塔菜、香菇、蘑菇、金针菇、金桔、熟地黄等。有睡眠易醒多梦者,更应多食。
江南、西南地区雨水逐渐增多,华南地区也出现“回南天”的气候,湿气加重,会令人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这是由于人的脾胃受到湿气困扰所引起的。所以,这一时期要多吃薏米红豆粥,它可是祛湿健脾之极品,如果加一些桂圆肉同煮,还能补气补血。如果早晚有寒湿,可以在饮食中加些生姜,既祛寒湿,又助阳生发。
少吃:芒果、榴莲、南瓜、肥肉、柠檬、山楂、话梅、醋
经过一冬暖气干热的烘烤及常吃味道厚重、性质温热的饮食,到春季容易因积食而造成泄泻,所以春季不可饱食、暴饮暴食、吃寒凉食品。在倒春寒时期,不宜再因为天气寒冷而像冬天一样吃大热大补、油腻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同时要少吃酸味食品,如柠檬、山楂、话梅、醋等,以免肝气过旺克脾。另外,在湿气较大的“回南天”,要少吃些助湿之物,如芒果、榴莲、南瓜、肥肉等。
忌吃:肝、生葱、蛙、蛇、鳖、羊肉、辣椒、胡椒、白酒
《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千金方》(立春、雨水)不得食生葱、蓼子,令人面上起游风。勿食蛰藏不时之物(冬眠动物如蛙、蛇、龟、鳖等)。《云笈七签》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吃热物(如羊肉、辣椒、胡椒、白酒等)”
气郁体质雨水运动小贴士:舒展运动利肝胆
雨水时节,随着天气的逐渐回暖,我们的身体也开始变得舒展起来,有了想要运动的愿望。气郁之人可以多做做这个风吹树式动作:站起来,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手臂伸直,紧贴双耳,腰往左侧弯到极限,感觉整个脊椎向左侧拉伸,好像风吹过大树。保持这个伸展的姿势15秒,放松,再换到右侧。这个动作可以拉伸两侧的肝胆经络,利于肝胆疏泄、气机通畅。但由于冬季疏于运动,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免拉伤筋骨、韧带。另外,到户外运动时要避开大雾、大风降温天气。
气郁体质雨水起居小贴士:保暖不着凉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春季保暖比冬季保暖对气郁体质更重要,因为冬季人体毕竟闭藏,而春季发散毛孔张开所以更容易受寒,加上气郁质气滞瘀阻寒气不易排出而存留体内。南方此时虽然已经逐渐暖和,但还是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着凉,少接触冷水,洗头后及时吹干,保暖膝盖和脚。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受寒,而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所以要加强这些部位的保暖。
气郁体质雨水情绪小贴士:磨练度量以戒怒
《老老恒言·戒怒》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春季更是要避免发怒,这样会伤肝,也不利于春季阳气生发。所以要慢慢磨练自己的度量,为人处事宽容、谅解、谦让,做一个能容人、容才、容事的大度之人。
气郁体质雨水茶饮小贴士:
茉莉花茶
将茉莉花茶5克置于茶杯中,用200毫升85℃的热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茉莉花茶是将茶叶(一般以绿茶居多)和茉莉花进行拼合、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茉莉花性温,有理气和中、清虚火的作用,与性寒的绿茶相联姻,可理气、解毒、温中和胃,尤其适合气郁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