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班60 天来学习了9 篇文章,我的收获如下:
在第一篇文章《与辰中诸生书》,王阳明先生说道:
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dǐ]砺[lì]夹持,务期有成。
我的体会是求大道的人少,求术求方法的人多。
比如这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今年她的孩子考上教育部直属的一本。
18 年来,孩子求学路上可谓省心,文化课就三年级补过2 学期。
夫妻俩教育理念一致: 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有不同意见就做个嘘的手势,说等孩子不再时再说。
还有答应孩子的事情,很守信。说每次周五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周六周日就可以好好玩,真正的做到了,没有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
每天放学允许孩子先玩半个小时再写作业。
暑假时只要完成每天自己定的任务,想睡到几点就几点。
想起初中四年,大宝的学习就是周五写完作业。周六陪运动陪去图书馆陪吃一顿,没有额外增加作业和补习班,就这样四年下来考出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
家长做到家庭和谐,守信,不焦虑攀比,带给孩子好的运动读书习惯,孩子就会身心自然健康和谐成长。孩子的学习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就是大道。大道至简,能不能做到这些就是考验家长的觉知力,定力,意志力。能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夫妻俩能不能秉持原则真正做到和谐,互敬互爱。能不能在大部分家长要求孩子提前学,超前学,多学多刷题时保持定力,继续坚持不额外增加孩子负担而保持定力。
只要是坚持住做几件对的事情,好的果就可能出现。要有守望的热忱和信心。所以求道者少,自己更应该坚守自己,坚持大道。这是我学习第一篇文章的收获。
在第二篇文章《寄诸用明书》王阳明先生这样说:
书来劝吾仕,吾亦非洁身者。所以汲汲于是,非独以时当敛晦,亦以吾学未成。岁月不待,再过数年,精神益弊,虽欲勉进而有所不能,则将终于无成。皆吾所以势有不容已也。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悦,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徒付之浩叹而已!
意思是你在信中劝我多用心经营官场,我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法的人。之所以醉心于学问,并不单单因为当下应该收敛养息,更因为心学体系还没完成。年岁渐老,时不我待,我怕越往后精力心神越凋敝,到时候就算想努力精进也会力不从心,那么圣学就得不到完善。这些都是我所面临的不由我想(想停就停)的情状。更有孔孟以下圣学不传,先儒对圣学的解读不如(悦)我心,我今天发现了这个情况,怎么能视而不见,一心功名呢?若是那样,圣学不明,即便我高官厚禄,结局也只能换作一声长叹了!
可见先生有大志,一心想传播圣贤之志。
这是1511年,阳明先生40岁,离龙场悟道已经3年余。前一年先生39岁,他教人静坐收心;再前一年先生38岁,他在贵州首倡知行合一之说;再前一年先生37岁,于龙场悟道,揭开儒学新篇章!
我们很多人已经为人父母,年龄很多已经30-50 岁,眼见人生短暂易逝去,有没有立下圣贤之志呢,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时不待我,如果此时再不立圣贤之志,有可能在鸡飞狗跳中过完一生,有可能一生混混沌沌就这样结束。
相信自己和每个人都可以成圣成贤,就会与人为善,就会认为面前的这个人,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30-50 岁的人,也有一颗从善之心,致良知之心,就会打心眼里去尊重对方,而不是各种鄙夷唾弃傲慢,各种针锋相对,立圣贤之志,首先在人,道,德,事上磨练,从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身边人做起。
立圣贤之大志,此心坚定不?先生37岁 龙场悟道,如今我已过37岁,从以正确的态度对身边人做起,来日日践行自己的圣贤之志吗?
这是我学习第二篇文章的收获。
时时回头梳理原文,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愿每一位家人都能坚守初心,坚守自己的大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