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天性爱玩,当然世上的孩子都好玩,不过我对他的要求总会生气,因为他一旦得到了好处,下一个要求就会接踵而至。为了改变他这种坏习惯,后来我告诉他:“下次但凡你要买什么东西,先想好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真的想要就告诉我,我会在三天后决定要不要给你买!”有些便宜的东西其实完全不必犹豫这么久,但是我要求他不要乱买,否则下次不给他零花钱。
可能在某些场合,我未免太小气了,他最简单的童真都寄托在这些玩意儿里。后来我真心认为,这个不算严格的要求还是有意义的。
他上一年级的一段时间,学校流行贴纸,什么奥特曼、恐怖世界的,只要一块钱就能买一大张。本来我给的零花钱是一天一块,他忍一下就可以买的。估计是觉得买来贴在书上或家里的墙上都会被我发现,他还是跟我先说明了。隔了两天他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买。我被他的行为逗笑了,感觉得出他是真的犹疑不定,其实这么小的一件事,他告诉我的时候就已经同意了。
终于一个夜晚他下定决心要买一张奥特曼的,而且是他特别喜欢的那张。关了灯躺在床上,他喃喃着要买怎样的,突然转过头跟我说:“妈,你说那家老板应该喊啥?"“你就叫她孃孃吧!”他“哦”了一声,头盯着天花板,小眼睛在黑魆魆的屋子里闪着光,另一束光从窗纸的破洞里倾泻进来。
第二天清晨,他活蹦乱跳地起了床,满脸的期待。吃罢早餐,他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孩子中午不用回来,我就在家做点杂务。忙里偷闲,就坐着看看电视,不少都是儿童玩具的广告。
下午儿子放学回家,太阳晒得他油光满面, 脸黑黝黝的,让我怪心疼。我问他买了贴纸没有,他说没有。问其原因,他说得很干脆:没喜欢的!
“那过几天再买吧!”我带着歉意说,“过几天又有新的。”
“不了,其实没啥意思!”他居然带着成年人的口吻说。
我看他玩着其他的,好像心情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我却很自责,不知道这样要求他究竟对不对。
不过有些事一直让我觉得我的教育方式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家里的时候,他会学着我做饭,我则趁热打铁,让他把玩的心思用在“正途”,指导他做一些简单的炒菜。后来我就可以减轻负担,不必于身体不适的时候强撑着起来给他做饭了,虽然才七岁,他可以自己干。
隔壁刘大爷家常常飘出毛洋芋的香味,这时候甭说孩子,我也觉得诱惑力十足,不弱于电视上的肯德基。两位老人经常和蔼地叫他进去吃点,或许是平时我的话他听进去了,他从来没有张嘴尝过。只是偶尔心血来潮,就会让我给他烧火,他站在凳子上翻铲,一通操作下来,味道还不错,不过与他预想的香味,也就是隔壁飘来的香味差距不小。他是失望的,这也会影响他在那一顿饭的食欲。看他可怜兮兮的,我还特意去问过大娘,用了哪些材料,给他准备好。我记得终于有一次对味儿了,他吃得狼吞虎咽,嘴里一直往外漏饭。
我想他吃的不是菜的香味,而是来之不易的成就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