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夏天已成了故事;再次相聚,秋天便是风景。10月5日-6日,在秋叶静美的季节里,在丹桂飘香的东英校园内,一场以《教育者的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培训悄然展开,此次培训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冯伟光和生命树家庭教育机构创始人姚志清女士亲临授课,旨在通过探索生命成长、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解决“学生成长性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高期望与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专业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冯伟光副院长从“优秀教师,关系先行”讲起,引出“优秀教师的画像与能力模型”,进而导出“只有当一个人感受到爱的时候,他才会努力超越自己,去做发自内心的、持久性的改变”这一关系与教育的本质性课题。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怀,是对灵魂的唤醒,不管是作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我们遇到的问题多是生命本身出现的问题,如果回到生命本身,我们就能实现美好的教育。冯伟光副院长阐述了“原生家庭与情绪按钮”对生命成长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冰山理论”形象的解释了一个人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情绪与感觉、想法、信念、价值观等隐藏着的影响生命的重要课题。
一段放松冥想让所有参训老师找到了久违的全身心归于自然、感谢自然、感谢自己的松弛状态。姚志清老师带领全体参训学员一起进行“爱的探索”,并通过“情感存款、成功经验复制、感恩、走动式冥想”等多种工具进行互动,让参训老师一起体会什么是爱。接下来冯伟光副院长讲解了“什么是生命事业以及如何抵达生命事业”,并通过“生命蓝图订单”工具的练习让所有学员参与进来,去寻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增强想要的决心和意志,进而找到实现生命事业的路径。在“感觉复苏与破除二元对立”的板块学习方面,冯伟光副院长以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工具使用的亲身示范,现场效果让所有参训人员大为震撼,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情绪按钮和内在世界的冲突对生命成长的影响。
“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姚志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眼中的权威人物,更应该谨言慎行、科学合理的运用赞美和批评的语言艺术,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通过对“生命故事与视角转换”板块的学习,所有参训学员发现原来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找到正面的意义,我们一生中所遇到的很多人和事都无法改变,但当我们发觉正面的意义后,我们的生命状态就大不一样。在生命障碍的根除方面,通过“格竹法”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正如清理竹子的根须一样,只有当我们把阻碍生命成长的根清理干净时,我们才能回到生命本真的状态。学习活动的最后,冯伟光副院长总结到,美好教育,关键在于处理关系,而好的关系是靠爱来联结,教育工作者的本质就在于爱,通过向内的探索、解除生命的制约、束缚与枷琐,从而达到一种自由自在、淡定、从容、安宁的状态。当在爱的状态下,我们希望受教育者的成长自然而然就会发生了。
教育即是爱!两天的学习,短暂而深受震撼。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自己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直到爱多的溢出来的教育者时,才能自然而然的影响到每一位学生,才能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的羽翼充满爱和智慧的光辉,从而飞向自由的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