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学之思】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

【心学之思】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

作者: 长胜阳明心学文化传媒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08:56 被阅读0次

“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

无善无恶,心之体也

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园中除草时,付出了许多汗水,哀叹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于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薛侃莫名其妙,因为他劳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杂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恶,因为从形体上着眼,错误在所难免。”

王阳明接着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薛侃吃惊地感叹到:“这就是先生说的无善无恶了呀!”

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之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我问你,黄金是善还是恶?”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好东西,当然是善的。”王阳明问:“这要看黄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薛侃摇头道:“那这就是恶的了。”王阳明又问:“粪便是善的还是恶的?”薛侃肯定地回答:“那肯定是恶的。”

王阳明笑了:“粪便可以让庄稼生长,在农民心中,它就是善的。所以说,天下的万事万物哪里有善恶之分?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样是一座大山,旅游的人就认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认为是恶的。同样一个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敌人心中,他就是十恶不赦的。”

王阳明说过这样的话:“在心体上不能遗留一个念头,有如眼中不能吹进一丁点灰尘。一丁点能有多少呢?它能使人满眼天昏地暗。这个念头不仅是指私念,即便美好的念头也不能有一点。例如,眼中放入一些金玉屑,眼睛就不能睁开。”

我们于此可以知道,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

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应该无善无恶。这就是王阳明的世界观: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

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该官员吃了一小惊:“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工作即修行!”王阳明斩钉截铁地回道。“我愚昧得很,”该官员既迷惑又惊奇,“难道您让我一边工作一边温习您的学说?”

王阳明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不能因为别人的诋毁和陷害而随别人的意愿去处理。

这里所讲的一切情况都是私,唯有你自己清楚。这就是良知,良知就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你必须认真省察克治,心中万不可有丝毫偏离而枉人是非,这就是致良知了。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该官员恍然大悟,心灵满载而归。

良知须在事上磨

事上磨练,通俗而言,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

事上磨练,就是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不可过分,这就是“和”,就是良知本体。

我们说事上磨练,就是要到人情事变上去练心,喜怒哀乐是人情,富贵、贫贱、患难、生死是事变,事变也只是在人情里。只要能在人情事变上致良知,那就是最好的练心,自然是最好的事上练。

相关文章

  • 生而为人,必须要知道的处事秘诀 你懂吗?

    王阳明心学精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阳明心学...

  •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要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无善无...

  • 万物一体

    阳明心学的核心就是心(良知),什么是心?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

  • 怎么理解“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

    此为王阳明心学理论【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 ...

  • 阳明心学之何心隐的心学贡献

    王阳明心学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去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关于何心隐对阳明心学的贡献...

  • 2018-01-16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

  • 阳明心学之感

    王阳明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体(镜子,空无一物,照什么才是什...

  • 心学

    心学四句教: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五岁不语,改名后...

  • 心学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

  • 善与恶

    关于善与恶,诚如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无善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之思】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ye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