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些期许来到了第三次工作坊,这次工作坊的主题是金钱,一直以来我都理不清和金钱的关系,所以想来探索一下我的金钱功课。但没有想到金钱又和母亲有关系,许老师说金钱长着一张母亲的脸。
这次工作坊之前群里布置要求带20+的崭新的毛爷爷,我就纠结着要去银行柜面取钱换新币,但因为这段时间工作巨忙,每天基本都是早上8点进校门,晚上8点出校门的节奏,一直没有办法去银行,直到工作坊前一天晚上到家才想起来要带钱,在家里翻出了前两年婆婆让我帮她换的一沓50元新币,我赫然发现原来50元上也是毛爷爷,很开心可以有钱带着了,直接就装进了包里。到了工作坊大家都在说带了多少钱时,我才发现自己压根就没有数到底带了多少钱。这好像是我一贯的模式,对于钱的数目是完全无感的,去超市、菜市买东西从来不看不问价格,网上购物也只看东西是否合我心意,从来不知道货比三家分析对比。(和“双十一”同学相比实在汗颜)
花钱的问题好像从我的童年起对我来说就是个问题。从小我就很容易丢钱,经常拿着钱去买东西到地方发现钱没有了;明明记得包里装了几元钱,但就是找不到了,或者少了一些,现在想想可能是自己花掉了,但想不起来了。父母对我的金钱态度也是完全不一样,小学和初中时妈妈固定每月给5元或10元钱,但一定要我说出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如果买了她认为不该买的东西就会唠叨很久。而爸爸是从来不问钱花去哪里了,只要问他要钱,他就会把身上的零钱全部给我。以前我一直认为是父母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我和金钱的混乱关系。
在“说实话”的活动中,我发现自己非常矛盾的一些地方,说实话我觉得钱很重要,但我又很不愿意挖空心思去挣钱,甚至一些唾手可得的挣钱机会我都懒得去。说实话我并不是很有钱,但花起钱来就像自己是很有钱的人。当老师让我们把钱转化成母亲或对母亲的爱时,我有些困惑如何去表达。但似乎又有了一些感悟,我很需要和看重妈妈和妈妈的爱,但当这种爱多得我感觉被约束和控制时我又很不屑而想逃离。在与金钱的游戏中我也是这样一种模式,当手里没钱的时候心里有些慌张,但当手里有钱的时候我就想把钱撒出去。我努力地想去抢到钱,但大多的时候我抢不到,但当和别人一起抢钱时我抢到了,我心里就会有一些羞愧感。
这次“走向母亲”和“对母亲说童年记忆里有关金钱的故事”两个小练习中,通过对母亲的表达和臣服,我觉察到其实一直以来虽然母亲对于我花钱控制得挺多,但小时候该满足我的基本也都会满足,在当时家里现有的条件下已经给予了我最好的,当我看到这些时心里充满了被爱和感恩。感谢我的伙伴盛楠和梁洁,她们用心的付出成全了我。
最后一天的早安静是对于成功的思考。之前,我对于成功的标准似乎很低:当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是我的成功,儿子不啃老就是我教育的成功,将来他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就是他的成功。我一直告诉自己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能拥有这样的人生已经足以。但在这次早安静中当我觉察到这个标准好像还达不到成功的定义时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不想拥有更多的成就,更精彩的人生呢?是真的不想,还是不敢想?是否因为父母是平凡之人,我也理应如此平凡呢?想得更多是否会是自寻烦恼呢?是否应该满足于现在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呢?目前我还不得而知,但许老师说开始思考就挺好的。好吧,容我思考一段时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