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股票,而且不讲高深理论,没有专业名词。
照例两句题外话开篇。
公众号写到现在是四篇文章,我今天偶然发现,每篇文章题目都是十四个字。当然一、二篇都是有意为之,至于第三篇是我刚刚发现的,而这也促成了第四篇也是,有点意思。
而题目之所以叫不谈玄,一来是因为前两篇文章有可能会给人一种“玄”的感觉,其实并不是,不涉及任何神秘的东西,对哲学有点了解的,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另一个是因为今天谈股票,则尽量避免专业术语,就用比喻的方法来说。
说回股票。
拖地大叔接触股票是在2006年底,那时候还在大学的数学系(后来转系了)。床铺对面是个山东来的数学学霸,虽然是个小胖子,然而会劈叉。聊天的时候提到了基金这回事。
那时基金比股票火。其中有一只叫华夏大盘,06年底就涨到了200%。我当时思想还简单,心想基金都涨这么多,股票不就更大有作为了,于是开始关注股票。
07年中旬正式开户买股票。那会可不像现在开户这么容易,在手机前面眨眨眼睛,摆摆pose就能搞定,也不像现在,开户都是经纪人求着。
07年股市异常火爆,开户都得排队不说,而且还是要有开户费的,佣金也不像现在常见的万三,万七啊什么的很常见。
因为我个人不喜交谈,所以这么多年也很少跟别人聊起股票的事情,都是自己闷头捣鼓。顶多就是网上交流。而同样的,佛学佛法佛教,也是那时候接触的。
正所谓:一入股市深似海,再回首已大叔身呐。

也有些人时不时地问我股票是咋回事,我一般都建议别碰股票,想买的话就定投指数基金。自己觉得是好心,因为股票这东西其实是个深坑,九死一生是真实写照,我想着罪我受着,你们就别跳了。
不过这话往往给人一种不近人情的感觉。因为别人会想,你觉得是深坑你还玩,是我不如你还是咋地。或者觉得你不愿意分享等等。后来发现其实有时候是自己沟通有些问题,谈一谈,给些过来人的建议,也是好的。
但我绝对也从来不给人推荐股票,因为这纯粹是自找麻烦的事情。
拖地大叔在这里还是郑重地说一句:除非是至亲或者交情极密的人,否则不要跟着别人买股票,更万万不能借钱炒股票。这是股市存活的铁律。因为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如果别人能靠炒股票赚钱,为什么或者凭什么要告诉你?天下果真有免费的午餐吗?
这两句话在行情淡的时候还能起到作用,在暴涨的行情中,就看个人造化了。
因为这世上有些事情,拦是拦不住的。及早试错,然后抽身,也未尝不是一种方便。但其实还是那句话,最终还是看人本身。
有的人会因你当时劝了,后来醒悟觉得是这么回事而心有感激,而有些人就会因此反而产生更大的隔阂,比如会产生羞耻感,从而更加远离。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话说的太对了。但性格无疑是可以改变的。这个在一会到说炒股票的时候再谈,因为股票就有性格,股票的性格就是背后的群体的人的性格。这两个有相似的地方。
下面就按1.什么是股票、2.对股票的评价、3.怎么炒股票这三步来说说拖地大叔的心得。而且这是我的独门心得。如果你问一个人关于股票的话题,这个人满嘴跑出专业词汇,那么只有三种情况:1.他肚子里有货但不会教人2.肚子里有货不想教人3.肚子里没货却想骗人。
其实第一种人是很少的,就像费曼说的:“如果你不能把一个领域的问题将给一个门外汉,并让他听懂,这说明你还不算真懂这个领域。”大多都是第二第三种。
拖地大叔这时候扪心自问,我这么爱说大实话,真的好吗?
就这样吧。
那么什么是股票呢?

股票其实就像是塑料的蔬菜。各个股票就像塑料的各种蔬菜,黄瓜豌豆白菜等。卖塑料蔬菜的就是上市公司。交易所就像菜市场。在中国有两个大的,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深圳。买菜的就是股民。证监会就像是菜市场管理人员,他们有的时候会强行将菜市场的一种塑料蔬菜强制下架,就是退市。一种在菜市场没有卖过的塑料水果取得许可售卖了,就是上市成功。买菜的里有人说我太熟悉菜市场了,你们把钱交给我,我给你们买。那就是基金经理。说今天苹果能涨明天香蕉准跌的,那就是股票分析师。等等等等,举一反三吧。

卖菜的,买菜的和菜市场头,就构成了证券交易的最基本人群。
为什么中国的证券交易所里好多大爷大妈,这其实是因为这跟他们去真正菜市场的模式都差不多的。差别可能就是不能讨价还价。
塑料水果嘛,顾名思义,不能吃,只能买卖(只有交换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有人说股票还有红利呐,一个塑料苹果自己个能分裂成两个塑料苹果,还一样大小。
拖地大叔说,快醒醒吧......
当然,也不排除以后这些塑料水果有自裂的功能。
所以买股票的,都像是在击鼓传塑料蔬菜。
就是塑料蔬菜的搬运工。
就是中间商,为了赚差价。
当然,所有没有了解到这个本质的,把自己买的塑料水果说得特别特别好从而给自己壮胆或者忽悠别人的,每几年都会有一波。
这样的就叫韭菜。因为割了一茬,养一养,还有一茬。
那么对股票有什么评价呢?
那肯定得从两方面说啦,从好的方面说,卖菜的来到菜市场把塑料苹果一放,说,我现在没钱,但我有本事有能力,你看这塑料苹果没有,你们给我钱,我回头就去种真苹果,现在是一个塑料苹果换一个真苹果,但随着我能力越来越强,以后一个塑料苹果能换一千个真苹果,划算。
所以,确实,对于那些有能力缺钱的主,资本市场能让他们如鱼得水,强者恒强。
这就跟信用卡一个样,信用卡是让我们花将来的钱,而股票是让公司花将来的钱。
这也是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的,它不光要让现有的商品进行交换,它还要让未来的商品进行交换。它要把一切都商品化,并且交换。
商品的交换,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为啥马克思的《资本论》要以商品开头,因为一切的开始,就是从产生了商品的交换开始的。就像《论语》为啥要从学而时习之开头,因为内圣外王,都是从不断学习开始的)。
甚至有的时候出现有趣的现象,商品的极大丰富后,出现了“断舍离”这种现象,要摆脱商品化,但,“断舍离”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啊呀要扯远,算了再扯点。
商品的极大丰富不仅体现在商店的琳琅满目,也体现在人身体脂肪细胞的增多,也体现在人脑内信息流的繁杂,想一想微信的收藏夹,充斥的各种课程就知道了。
现在的主要矛盾,是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是美好身材和不协调不健美的矛盾,也是专注力和信息庞杂之间的矛盾。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呢?那就不是这里讨论的了,真是扯远了。
那从坏的方面说股票呢?其实股票也好,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也好,都是工具,工具并无好坏,关键是“人”的应用。
股票这个场所,是当今社会贪婪和恐惧最盛的场所。因为它的时间利用率太高了。
每天的股票走势图都是用几千亿的人民币堆出来的。
这是一个巨大的引力场,在其中的人,定力稍微不足,就立刻会被卷飞,他会让人看不清真相。他会让人念头纷飞,他会让人怀疑自己。
如果说工作是一个农耕式的赚钱方式,那炒股票无疑是游牧类的狩猎场。
而这种场所,还都是虚拟的,红红绿绿的数字背后,几多欢喜几多忧愁。
拖地大叔一看表,怎么一写起来就刹不住呢,今天先写到这里,下回继续聊股票。
拖地大叔要拖地去了。
各位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