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23-09-22盘古和女娲

2023-09-22盘古和女娲

作者: 史名高治 | 来源:发表于2023-09-21 21:05 被阅读0次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的后代,炎黄指的是谁?在距今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有文字记载的生动的故事,往最初的源头上去看,古籍中记载了不少神话传说,比如,古人早早生出了和我们同样的疑问,他们积极的探索世界与人类的起源,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人类又是如何从最初的状态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先来看看天与地形成的一则神话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盘古的人,他面对的是一片混沌不清的宇宙,没有光源、水源、甚至连时空都还不存在。盘古拿起手上的巨斧把这团混沌一劈为二,轻的气体往上飘,日积月累越积越高形成了广袤的天空,重的气体往下沉,地质层越积越厚,土地也自然而然形成了。而盘古呢?他化成了撑起天与地的巨人,传说他并没有死去,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江河湖海山川河流。

女娲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不知因何而起,天地突然之间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天崩地裂,洪水泛滥成灾,烈火熊熊燃烧,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毁灭了世间的一切物种,人类当然也无法幸免。每逢这种无法言说的怪事发生之时,好像一个法力无边的神秘人就会降临。宇宙仿佛退回到了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样子,眼前一团混沌,一个叫女娲的女神凌空于天顶之上,手里拿着她采炼千万年的五色石修补天空的窟窿,《补天,始见于淮南子,览冥篇》又折断了生于海中的巨龟的四只脚,用它的脚撑起世间的四个方位,用芦苇的灰烬止住了洪灾,扑灭了烈火,她又慢慢的造出了万物与人类。

女娲补天的根本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止住洪灾泛滥,天地怎么就突然崩裂了呢?可能是雷电大作引发了原始森林的大火,山洪也跟着爆发了。恶禽猛兽无栖息之所,纷纷从森林里逃奔出来,天上飞的地下跑的,也惊动了水生物随流而下。洪水骤雨连月不息,仿佛天空快要坍塌了,地面洪灾遍野也要崩裂一般。

在这样的自然灾害中,女神动用她的神力为拯救万物与人类修补了天上的窟窿,补天上窟窿和地面泛滥的洪水有什么关系呢?

要知道女娲用的是石头去补天,补了天,地面遭遇的洪灾也自然消退了,这是怎么回事?

石头实际上是用来阻塞洪水的最佳工具,现在所说的女娲补天流传甚广,而女娲补天背后的治水这一真实目的却被淹没起来了,这是源于治水的传说在世界各个民族里都不罕见,像中国治水英雄鲧、禹,而补天这一神举世所罕见,所以女娲补天这一习惯用语就得到了广泛流传。

这两则神话故事,一个是为人类创造了宇宙天地的英雄盘古,一个是从水火之中拯救了世间万物的女娲女神,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揭开了上万年前的埋藏在地底下的遗骸与遗物之谜,我们的祖先猿人是如何生活的呢?

相关文章

  • 盘古和女娲

    盘古和女娲成了中华民族的尊神,人们之所以敬仰他,是因为,当天地一片馄饨的时候,盘古开天,给我们创造了生活的环境,最...

  • 宰羊羊不叫杀猪嗷嗷叫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万物。 (盘古: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盘古乡盘古山人,女娲: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人)。 女娲造...

  • 女娲造人

    女娲来到了盘古创造的世界。 这个世界上有山川、河流、 动物和植物,就是没有能和女娲讲话的,所以女娲才造人...

  • 盘古女娲创世神话

    天地一团混沌,盘古和女娲兄妹沉睡着。终于,沉睡的盘古醒来,挥手劈出天地来。天地又欲合拢,盘古脚踏大地,手托苍天,这...

  • 趣说历史——女娲造人

    盘古和女娲在上古神话中创世的神祇,他们的神话般的存在回答了两个问题,盘古告诉我们世界是怎么来的,而女娲则告诉我们生...

  • 读《史记》:中国人为什么是炎黄子孙?

    我国有盘古天天地的传说,有女娲造人的神话,为什么我们的始祖不是盘古、女娲,而是黄帝,称之为炎黄子孙? 《史记》第一...

  • 鹿鸟随行·倒悬天篇 9

    9--女娲与盘古 云中君行礼。 “久闻造物主女娲威名,没想到今日能相见,幸会。” 女娲道:“不必如此拘谨,你我都是...

  • 女娲捏泥人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 女娲滑行在大地上,羡慕盘古身体上那些优美结构,...

  • 鹿鸟随行·倒悬天篇 15

    15--女娲补天 #感觉我要把他们写死了ing…… ——————开始—————— 女娲周身空间都在扭曲,她站在盘古...

  • 汤神传记

    话说盘古开天地后,女娲娘娘独自在天地间歌唱跳舞,好不乐乎!泥土的芬芳勾起女娲娘娘捏泥人的想法。于是,女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9-22盘古和女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bz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