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个老师晋升高级答辩时,他抽到了一个戏剧,讲完课后,考官顺势提出了一个问题,大致是这样的,说,一个戏剧如果第一幕时墙上挂了一把枪,那么第三幕第四幕这把枪必然会放出去,这是喜剧的什么理论?
具体的问法可能会些微出入,但大致就是这样的意思。我们都没听说过,更不知道答案,都觉得考官出的题有点儿刁,网上查也找不到答案。这个问题就一直搁置下去了。
但是,今天我突然有一个可怕的发现。
我在家里看教参,《变色龙》一课,看了教学重点、课文研读、课后题、教学建议,这一课的内容就看完了。一般备课时不会往下看了。但再往后看 ,发现有一个资料链接,一个是康林写的,一个是孙绍振写的《喜剧性的五次递增》。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这一点上,他是有意为之的,他(契诃夫)在致友人的书信中说过,如果你第一幕在墙上挂上枪,到第三、第四幕就应该把它放出去,如果你不准备放出去,那在第一幕不要把它挂在墙上。这里大衣这个细节的精彩,随着它被运用的层次而递增。这还只是外在的暗示,……”
看到这句,我突然症住了,这不就是那道题吗?三年前答案就在这里了,但我们都不知道,还怪考官的问题刁钻。
想想当年我也是教初三了,就说当年初三还用的是老教材,没有这篇文章,但近来的两年应该有吧,我却今天却才发现,可怕不?
看来,平时备课一定要把教学用书用好,慢慢的积累,否则,就会孤陋寡闻。
如果教学用书把有关的知识搬到面前还不看,自己又能主动去看些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