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问题背景:单亲妈妈的女儿上初三,从小溺爱长大,最近朋友在不告知的情况下找了爱人老公,小孩现在各种厌世,厌学,烦燥不安的情况更加严重,成绩倒数,对于这样的家庭大家有好的建议么?怎么转变女儿让她努力学习?
【感】
对于这个问题,最早联想到的就是阿德勒关于人生课题的说法,以及正面管教中与孩子的相处,亲子关系处理。
【思1】
主题:人生课题
见: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了阿德勒的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两方面。
而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这两方面的目标,就是通过直面人生课题实现的。
感:那什么是人生课题,这个问题可以从我们的孩堤时代到老年,贯穿我们的一生,孩提时代,我们在父母的守护下生活。
即使不怎么劳动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很快到了成年,不能继续依赖父母,必须争取精神性的自立和社会意义上的自立,比如,从事某些岗位或工作,自由职业也好。
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朋友,当然也会与某人结成恋爱关系,甚至还有可能发展到结婚。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又会产生夫妻关系,一旦有了孩子还会产生亲子关系,阿德勒把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三大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思: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
一个个体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拿工作课题来考虑,无论什么种类的工作,都没有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比如出书,写作这项工作无人替代,必须自己完成的作业书店。
但即使如此,只有有了编辑的存在以及装订人员,印刷人员或经销人员的协助,这项工作才能成立,原则上来说,根本不可能存在不需要与其他人合作完成的工作。
从人际关系的距离和深度来看,工作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门槛最低,因为有成果这一简单易懂的共同目标,即使有些不投缘也可以合作或者说必须合作。
有些人为了逃避工作方面的人际关系,才不想上班,比如投工作简历,面试却没被公司录取,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思来想去便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
或者由于自己的失误致使公司遭受巨额损失,眼前一片黑暗,开始讨厌去上班,这种情况都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是讨厌因为工作而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责,或贴上你没有能力或不适合这个工作之类的,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的尊严受到伤害,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行】
而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所以要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辨别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谁来承担。
比如在正面管教当中,所提到的很多方法在表明,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就像那句谚语所说的,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区分各自的课题,改变自己,同时不干涉别人的课题,那我们拥有和谐人际关系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思2】
用创新方式解决===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有哪些具体有用的做法?
三个关键词:接纳、应对、改变
见:亲子关系与其他关系既有不同,又有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工作中,需要跟他人合作完成,不需要有很深的联系就可以完成。
在友谊和爱情中,直接产生冲突,大不了一刀两断。但亲子关系不能临阵脱逃。
在正面管教下,亲子关系与其他关系的相同之处在于,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时,可以想象孩子就是我们的朋友。
感:比如:朋友对你屏蔽了朋友圈,对你生病了也不关心,如果还想维持关系,你不能跑去骂他自私,为什么不关心,不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这样做没办法敞开心扉,他和我们是平等的关系,他有权利不分享,也可以不关心,他没有义务。
可换做孩子,我们会指责孩子自私,我们会担心他对别人也自私。实际上,我们期待孩子爱我们,同时对于孩子长大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感到恐惧。每个人都需要爱,再强大的父母也不例外。
思:那怎么处理亲子关系呢?
拿孩子长大后在朋友圈屏蔽父母的实例,站在高处教育孩子如何去爱,无济于事。
告诉孩子真实想法,却可以打动孩子的心。放下父母的威严,比如对孩子说,妈妈很难过,你不像小时候那么什么话都说了,并且屏蔽,生病也不问,我难过,害怕不爱妈妈。
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意识到,原来父母也是脆弱的,需要自己,没有人会拒绝做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人。
紧闭心扉: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不会被全部接纳,他会把被接受的展示出来,不被接受的藏起来。
是否想改变孩子,孩子发的朋友圈,父母生气?发难于孩子?陷入焦虑和担心。
1.接受:青春期的依赖和关系。无法回避的哀伤,孩子越长大越不需要父母,所有关系越来越亲密,除了亲子关系,渐行渐远,看着彼此的背影。
2.采取应对:真正了不起的父母,会愿意帮助孩子在精神上离依赖越来越远。拥有独立空间,不打扰,但在需要时,有智慧的分别,是否伸出援助之手。
3.改变:快乐来源寻找,除了孩子,友情,兴趣爱好,工作成就感等等。
伴侣关系,经营婚姻生活,给予孩子的爱,孩子得到慢慢的爱,也就不会离得太远。有些经历不好的,长大只要想改也都OK,不要陷入宿命论。
行:亲子关系终究会渐行渐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到孩子充足的爱,又不依赖于孩子的爱。
接受现状,采取行动,获得改变,是亲子关系当中共同成长的基础。
主题: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认为要好好学习才能获得父母的爱,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
真正读完正面管教,也是对内心的一种和解,聪明的父母,不管孩子成绩考好了,还是考差了,对孩子都是一种态度,那就是接纳。
成绩的好坏,只反应孩子一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全部。
更不会用学习来定义他整个人,考好了,不需要特别的奖励,也许会说,你一定很喜欢这门学科吧,或者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吧。
言下之意是我看见了你的努力,而不是你的学习好,让我很有面子;考差了也不需要特别的惩罚,也许会说,你似乎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或者你讨厌这门课的老师吗?
言下之意是,我知道你一定有特别的原因,我很感兴趣,而不是你的学习差让我很生气。
这样对待失败的态度可以延伸到孩子,从小到大的事情中不批评,但也不表扬,一直保持对孩子的兴趣和关注。
运用提问来了解孩子的心态,当父母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所谓的成功和失败,孩子就会学到。
成也好,败也好,完美也好,不完美也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当然真正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成长,借用幼儿园里的一句话,你今年几岁?
真正的回答就是孩子几岁,父母几岁,愿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