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错过了,并不等于就结束了。今天,才刚开始。而且,虽然少了一些学习时间,但休息时间变长了。精力更多地恢复,或许学习效果也更好了呢。所以,时间没有被浪费掉,只是发挥了其他的作用。
2、不跟身体对抗。重新审视你的学习计划,根据身体的反馈,去调整时间表。因为不是起的越早就越好。如果你五点起床,结果一上午都没什么精力,昏昏沉沉,背不进去书,也做不进去题,那么早起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观察自己在什么时间起床后,学习效果比较好,以后,按照这个时间执行就可以了。
3、给自己设置一个时间段起床,而不是具体的时间点。只要能在这个范围内起床,就算按时。精确到分秒的话,会给你起床平添一层心理压力。不好,实在不好。
4、按时起床,首先要做到的是,按时睡觉。同理,也给睡觉设置一个时间段,而不是精准到几点几分睡觉。
5、别设很多闹钟,那会给你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拖延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且,每隔五分钟醒一下,再睡过去,效果一定不如完整地睡二十分钟。所以,醒了之后,你可以躺一会,但别再接着睡了。除非,是在半夜。
6、如何让醒了等于起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在睁开眼睛之后,倒数“5.4.3.2.1.起床“。别给大脑反应的时间,直接下命令,让它执行。虽然这背后,大脑和意识的作用机制我们不是很清楚。但这个建议,来自生活的实践,非常好用。
7、起床,是一件无比稀松平常的事情,你不用把它看的那么重要,更不必如临大敌,严阵以待。所以,不要用“惩罚心态”来让自己起床。也就是说,不要去想“如果我没按时起床,就没有遵循计划,说明我不自律”,这除了加剧内耗,没有任何意义。反过来想,“如果我按时起床,遵循了计划,说明我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值得夸奖。“那么,这就形成了一种正向反馈。久而久之,按时起床,就不再是问题,而是你每天发自内心,想去做的事情。
8、没能按时起床不能说明你懒,只是没睡够罢了。所以,在白天,可以给自己设置小憩时间。让身体在床之外,也能休息一会儿。
🐟鱼尾文:
在起床这件事情上,我们给自己设置的任务难度,已经超越了目前人类进化的水平。
“醒过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然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我们觉得难的是,“睡饱后”“舒服”“快速地”“在合适的时间点”醒过来“并长时间保持清醒”……任务要求相当繁复。
既然做不到,不如就精简一下,回到最纯粹的任务本体——只要“醒过来”,就算胜利。
那咱们就说好了哦,之后每次起床你再看表时,不管上面显示的是几点,都只许告诉自己一件事:今天,就从现在这一刻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