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想聊一点和阅读有关的话题。
前几天有几个小伙伴私聊时问到:
我们该读什么书?
如何选择一本书?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
今天就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拆解。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凡是来阅读学习的小伙伴都知道,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够汲取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完成个性化的成长。
我们常说成长这个词,那么何谓成长?其实成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经历,是慢慢地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如果我们不能够持续学习,不能够活到老学到老,那么身上的技能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
何谓好书?
选择读什么书,经常让我们觉得头疼,现在是信息爆发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书层出不穷,让我们觉得难以取舍。
那么,我们应该阅读什么样的书呢?我觉得只要符合好书的标准就可以。
何谓好书呢?有人认为一见钟情的必然是好书,就会想法子把它读完,这当然没错,不过好书的标准比这要更严格。
第一种是常读常新的书,这类书读第一遍时就感觉有收获,第二遍又有新的收获,放一段时间再去读,咦,还有收获,这就是一本真正的好书。
第二种是可以改变认知促发行动的书。就是看这本书有没有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想法,新的认知,能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些正向的改变?
比如《认知天性》《非暴力沟通》《刻意练习》这些都给我们讲述了一整套系统性的工具或方法,指导我们如何去做。
第三种是可以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的书,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这类书不骄不躁,但是字里行间却往往能打动你的心,与你产生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鸣。
第四种是经典类书籍,很多人会以为专指文学类名著,其实经典类书籍的范畴要广得多,包括文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包括其他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等,这些作品往往高屋建瓴,在专业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非常值得一读。
当然好书的标准不止于此,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列出更好的标准,选择更优秀的书。
如何选书?
关于选书,樊登老师在《如何读懂一本书》里讲到几个观点,我觉得可以在这里分享一下:
第一,要选择一个好的出版机构
第二,要看作者的背景,他的实力是不是足以撑起一本有用的书?
第三,要看推荐人,是不是能够公正客观的推荐一本书?比如比尔盖茨推荐的书,查理芒格推荐的书都值得一看。
第四,可以参考书里的参考书目,一个人的学术著作是不是具备一定的高度,核心就看被多少人引用,引用的次数越多,就证明这本书越重要。
第五,看书籍内容,这里可以参考豆瓣评分,书籍不像影视作品,没有什么水军,所以豆瓣上的评分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依据,一般能够达到7.5分、8分以上的都是可以阅读的好书。

读不懂书怎么办?
有小伙伴又说了,读不懂书怎么办?
拿到一本书,一开始读不懂,这很正常,我们每个阅读者都要经历从读不懂到读懂的过程,这也正是阅读乐趣之所在。每次读懂一点自己不懂的道理,认知都会提升一点。
反之,如果始终停留在易懂书籍的层面,成长也会停滞不前。但是因为读不懂就放弃,那损失的不是这本书,而是自己的成长。
其实我的观点是,一本书不是非得快速阅读才有效率,在确定它是一本好书的前提之下,心情所致,有时间就去翻一下也很好,最重要的是坚持,并明确感觉到有所获,这样才能激发自己更好的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