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
-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空中翩翩飞,扇动双翅呼呼响。那人远行服劳役,辛苦奔波在野外。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多悲哀。
-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空中翩翩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鸿雁空中翩翩飞,嗷嗷哀鸣声悲凉。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辛苦又勤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骄傲自标榜。
鸿雁:水鸟,大的叫鸿,小的叫雁。俗称大雁。
于:语助词。
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劬劳:勤劳辛苦。
爰:语助词。
矜人:穷苦的人。
鳏:老而无妻者。
寡:老而无夫者。
集:停。
中泽:即泽中。
于垣:筑墙。
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
作:筑起。
究:终。
宅:居住。
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宣:示。
骄:自恣[zì],放纵自己。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其中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鸿雁之什》: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