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378093/34a3638d55816b51.png)
很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本推荐的书《礼物的流动》,作者是阎云翔,一位文化人类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这本书是其根据自己的博士论文改写的一部专著。主要针对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展开论述,即礼物交换。
作者以其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七年,加上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的经历,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探讨了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该书的副标题也很有意思: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和社会网络。
虽然我只是泛泛浏览了一下书中的内容,但对于这样的书籍还是心存敬意的。把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研究课题,从而揭示更多社会现象背后的理论和意义,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会起到有益的推动效果。
但我这里的本意不在于此,与其再搬来书中的调调还不如你亲自去阅读书中的内容,书里面记述详实,条理清晰,看了肯定会有收获。我写此文是源于我对作者好奇,从而上网搜索了有关他的个人资料,而在搜索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关于他的这样一段文字:
作为一个对中国和美国的学界都有充分了解的学者,阎云翔对于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区别,吐出简单的两个字———天真。“我的美国学生跟我讲,他们所接触的中国学生担心的事情特别多,他们一上大学就担心以后的工作。而美国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完全是凭借自己真正的兴趣选择科目。就像我们这次新开的这门‘全球化’课程,其实我们教授也就是觉得这个概念很重要,在以后找工作时,它完全不能起任何的作用,但是,学生们就是认了教授的这个观点,他们就来了。他们说,中国学生太聪明了。但是,我却觉得,中国学生正是少了这种天真。”
看到天真两个字,忽然很感慨。能写出此书的人,一定对中国的社会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而此书最初是英文写作,也决定了作者对西方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这样的人,在阐述区别时,却用了很简单的两个字:天真。不能不让人对这两个字细细品咋。
平常很多时候这个词都是被忽略的,甚至于被用作贬义。而此刻的天真却让人有了别样的动容。曾几何时,我们都不再正面讨论天真,天真也被被当成了傻的代名词,而更多追求的是聪明,这聪明,会计较得失,计较厉害,计较功利。
人有了更多心思,初衷也就变得面目全非。
这当然有各种因素,环境影响,各种压力,生存危机。于人于己,也都可以找出各种引经据典,论证聪明的合理性。可无论怎样,每每想起与此有关的各种事非心里还是有些缺憾。
因为存着聪明,现在人们思考问题时,角度最初都很难从正向开始,遇到事情首先倾向于先想想其背后可能隐含的种种,而这样入手做事最后往往也就失了本心和美感。究其深处,想来少了天真二字的原由或许与另外两个字有关,信任。
不禁想起最近在看《谈美》时,里面说到的一段话: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己最不容易调协......
这是自古有之的吧,所以随便翻一本书都可能会有类似提及,所以有很多东西就变得珍稀。
大人者而不失其赤子之心。这是古人很早就说过的话,这究竟是一种践行,还是一种理想,放到每个人的角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不过,世界终归还是温暖的,对吧。
就像还有人在唤起对于美的感知,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要“无所为而为”......
嗯,世界终归还是温暖的,的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