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阅世

读史阅世

作者: 扫地僧_让每一天过的都有诗意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21:10 被阅读0次

6月9

1546

《三国志》中,袁绍要攻打曹操,田丰看出曹操诡计多端,多次劝谏袁绍不要出兵。

袁绍不听劝,于是田丰一而再、再而三请求。

几番下来,袁绍彻底恼了,他将田丰关押起来,随后带兵出征。

果不其然,一切如田丰所料:袁绍大败。

就在底下人都以为袁绍会就此重用田丰的时候,田丰却被袁绍杀了。

为什么?

因为田丰虽然聪明过人,但他错就错在忽略了人性——

没有一个领导人,会喜欢下属的风头盖过自己。

当你表现出超出领导人的智慧,不仅伤了袁绍的面子,也会破坏了他的威信。

为了挽回自己的尊严,袁绍杀田丰也就是必然之事。

作家彼得·德鲁克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很多时候,你不是不能发表意见,只是在发表前,你要先想想对方有没有接受意见的雅量和胸襟。

然后,你就可以决定“说”还是“不说”,或者“怎么说”。

同样是谋臣,荀攸就有大智慧。

荀攸是曹操智谋团的首席谋士。

曹操征讨吕布,是荀攸提出“引沂泗之水,灌下邳城”的计策,最终生擒吕布。

曹操应对袁绍的讨伐,本是以弱敌强,结果因为荀攸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最终反败为胜。

荀攸这样一个才能卓越的人,却十分内敛低调。

面对自己显著的功绩,他向来只字不提。

与曹操相处的过程中,更时常犯一些小错误,让曹操来纠正,借机给对方优越感。

就这样,荀攸深得曹操器重,更被曹操尊称为“谋主”。

纵观三国时期,聚集了众多运筹帷幄的名士,但能够善终的并不多。

荀攸是其中一个。

不得不说,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人性的拿捏。

生活中,越是有大智慧的人,越能够了解别人,同时洞悉人性的弱点。

他们不张扬不跋扈,知道用韬光养晦来保全自己,更懂得满足他人的心理以达到自身所求。

记住,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永远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

当你能够体察人心、顺应人性,自然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游刃有余。

相关文章

  • 榕窗小札〔35〕

    榕窗小札〔35〕 •吴鸿勇 读文,读史,读山,读水。 阅人,阅世,阅历,练笔。 对...

  • 读《读史阅世六十年》01

    暑假的时候某好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时下载到了能用于kindle阅读的电子版文献,遗憾的是电子版的内容错误太多,甚...

  • 读《读史阅世六十年》02

    今日得空读完了这本书,何炳棣老先生分析古代皇权与军权的关系让人耳目一新,虽然在儒家礼教造神运动的强化下,皇帝已经在...

  • 王阳明与恶人斗争的启示

    读史阅世 读王阳明的传记,其中讲到他与恶人斗争的故事,颇值得玩味,对今人仍有启迪作用,现叙述并浅议如下。 阳明先生...

  • 不曾遗忘

    读史阅世若干年,多少领悟到了一点心得。作为钟情于二战史,抗战史及民国军事史的笔者, 我的祖父也是“黄埔十四期一总队...

  • 谤与誉

    读史阅世 梁启超先生在其著作《李鸿章传》中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

  • 曹操和袁绍对待功过的不同态度

    读史阅世 易中天先生说:“曹操功劳归别人,失败归自己;袁绍功劳归自己,失败迁怒于人。” 曹操打仗即使险胜,也会奖赏...

  • 漂泊外地的祭祖环节

    看读史阅世六十年,里面提到了祭祖的环节,真实,生动,炎黄子孙,相似的环节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我们现在不大力提倡“仁孝...

  •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读史阅世 一代圣哲阳明先生广西平乱毕,在从广西回故乡浙江余姚的途中,因肺病发作在舟中故去。 临终前,阳明先生淡然对...

  • 曹操把人情做足启思录

    读史阅世 曹操是一个非常懂得做人情的人,不做则已,要做就把它做足。 他奖赏不下,通常都是超过部下自己的预期的。另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阅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p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