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文草稿
文章导图 1.
从小白变老司机
可视化学习 5 个月了,我想我应该算是从一个可视化思考界的普通人,变成老司机了。偶尔也打破了「道理都懂,但就是过不好生活」的窘境。
我是如何定义可视化思考界的普通人呢?也就是 5 个月之前的我是什么样子呢?
可视化思考普通人使用导图我想说以下 3 个辨识要素。
·文字过多:思维导图的每一层及文字过多,内容理解困难度,不亚于看一篇 word 样式的文章。
·无关联性:图呈树状,仅为不断分支,即使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也没有任何交叉。
·逻辑勉强:图中的层级关系逻辑混乱 / 链接薄弱,经不起推敲。
2.
作品一大摞
为什么是 5 个月呢!
我是从去年 11 .6 开始学习的,到现在今天 4 .6 ,算起来也就恰好 5 个月,也才刚学习 5 个月。
应该说 5 个月,这是我可视化思考的学习期,因为我比较懒,嗯,学的也比较慢一点。或许你可以更短。
在这 5 个月期间,据我现在保存下来的可视化的图来看,总共画了 52 张图,也就是说大约 3 天/幅。
画图的内容主题包括:读书笔记、课程笔记、个人问题怎分解、群聊精华汇总……
以下是作品合集↓
不完全作品集画了这么些图之后,我感觉我应该算是入门了可视化思考。所以我也想和你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从普通人也就是可视化思考懒惰者,变成可视化思考入门者的。
3.
当你想学的时候,资源立马会出现
11 月份的时候,我刚做好学期论文的图,在准备 ppt 解说的时候,发现这张图完全没有任何作用,还是得重头来。
于是自己也开始觉得,果真,我不会画思维导图。别人轻轻松松能理清的逻辑,我可能就是理不出来。
但内心中还是期许自己能够好好画图的。
所以,当时小荻老师沟通训练营的时候,我选择撩的大 boss ——王禹宸,就是一个很会画图的人。
一个当时觉得很靠谱,现在回看起来还是觉得很靠谱的导师。
觉得他靠谱的理由很简单:
·可视化领域呆的久:作为前辈,他学习八年了,我想他应该基本上能把我所有可能会踩过的坑全都踩过了一遍。
·医学思维导图作者:我自己作为药学生,本身要学知识就觉得很复杂,但觉得医学更加困难,而能够把医学知识用图理的这么清楚,我觉得这人肯定不简单。
·公众号干活多:当时看他的公众号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干货,有些导图的框架能够立马就用,帮我解决当时思考一团乱麻的时候的论文问题。
·最后也是最不重要的长得帅!
总的来说就是:我不会呀,他全会。
那就想着可以教我吗?
恰巧当时真好王禹宸老师准备开知识萃取训练营第一期( 11.6 ),所以我立马就加入了。
所以,如果想要,就好好想,吸引力法则会帮助你更快的识别、吸引所有你想要找到的东西。
另外,如果你准备好学习,无论什么,建议找个好导师。
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朋友可能知道,好导师作用很大。
比如:好导师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来帮助你构建并运用这个知识领域的方法;好导师知道杰出的人什么样子,你和杰出的人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并引导帮助你快速跨越这些差距;同时好导师能给予你即时的反馈,帮助你做出调整和改变。
4.
发现一片新天地
因为这是一个以前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或者说这是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学会的知识。
参加第一期的时候,因为 7 节课程循序渐进,作业也慢慢的变得烧脑,逐渐的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的!可以逻辑很清晰的表达清楚我想要的东西,我画出来的图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同时帮助别人理解这个知识。
后来的第二期,我也去当过观察员,也就是看小伙伴们的作品,互相交流点评,说出自己的建议。
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自己画图的问题,能够更客观地从别人的图中找到解决办法,或者是看到别人的图哪部分没做好,避免踩别人踩过的坑。
秋叶大叔之前出过的一本书,中间提到的独立思考力的重要性。里面提到独立思考力是可以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而不断获得的一种能力,通过以下 3 点练就:
三步练就独立思考力多输入。也就是多渠道的获取知识,了解不同的人的不同看法。
巧处理。也就是说多框架的处理事情,了解事物的底层逻辑,并尝试通过这些逻辑来分解问题。
重输出。也就是说死磕用,不用的知识,学来都是耍流氓,并且浪费时间。
这 3 点其实也和导师讲的 IPO (输入-处理-输出)知识萃取定理不谋而合。
我想通过可视化思考的学习,我也在不断的磨练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实讲真,从朋友圈,热点或者微信推文,这些我们想看到或者别人让我们看到的东西中,我们能够收获到的知识真的很多,也就是说我们的获取知识渠道拓宽了,我们在不断的收获新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会变成宝藏,还是变成垃圾,只是看你有没有好好的去处理它呢。
可视化思考,也在帮助我从过往「淘金」,毕竟所有以前学过的,但没用上的、仍然不会的都是以前所欠下的债。
5.
抱住了大腿,成为护卫舰。
我认为:和长时间练习相比,方法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所以我是比较推崇社群学习的,因为这里有学习的氛围,你能快速的收获鼓励,收获及时反馈,大家一起进步,这些都能够帮助你,快速的抵达下一个可能目的地。
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的作用也显得尤为关键了,因为他是一个精神领袖,是一个群的象征。
这五个月间,我们社群的大活动可能就有像「年货主题分享」、「线下面基会」,其余的小活动就像,一起跨年、发红包、发美照、唱歌……
因为我本身是个比较慢热的人,所以因为有这群群友的存在,我也会开始慢慢的在社群中说话、提看法,慢慢的有存在感,而不是一直做一个潜水党。
之前,我是不喜欢说的,因为觉得多说多错,而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跟别人互换的东西(经验少,啥也不会)。
但就像上一篇简书文章,慕雅说的:在一个社群中若想获得成长,获得影响力,你需要先为这个社群做些什么?持续的做些什么?
慕雅社群分享图以前我也从没觉得我可以为这个社群做什么?现在也从未觉得干了些什么事儿,但好像又确实做了一些事情(因为江湖上有人知道我)。
其实,只是因为找到喜欢的事情,所以会愿意多付出,
当宸宸说需要分享嘉宾的时候,我立马就报名了,需要有人做海报的时候,我也表示OK。
再加上偶尔用图做媒介分享自己的新见解。一开始我是不愿意把自己做的图分享到到群里的,因为觉得自己画的不好。很多时候都是宸宸或者群友发现了我做的图,帮我发到群里。
也正是这样,再加上尝试给予伙伴鼓励、给予回应,我总算抱住了小伙伴们的大腿。
反正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的伙伴,也受到他们的鼓舞,找到自己在社群中存在的价值。
6.
放弃的念头,我也有过
其实我也茫然过。
当自己处于一个比较忙的时间,时间没安排妥当,没有空闲时间来做图的时候,也会怀疑可视化思考的意义在哪里?
当我绞尽脑汁就是画不出一张满意的图,能理清关系、说清楚目的的图的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适不适合画图?
因为毕竟输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很多资讯互联网上一搜一大堆,3 分钟,足够快速地看完一篇文章,了解清楚大致的情况。
可是自己内化的过程太难了,硬逼着自己输出简直就是反人类啊!
但 Scalers 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对(不确定是不是引用),看到不等于知道,知道不等于做到。个人认为,如果做不到,等于没看到。关键在于落实在个人行动中。
而落实到行动中是最后一步,知道这个事情是第一步的话,那把这个事情你化成自己的就是链接两者的第二步。这或许就是画图理清知识的意义吧!
我想放弃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是加入后宫群,这是我在第一期学完之后的自荐加入的,因为担心自己会放弃,所以先做好预防措施(跟努力的小伙伴和导师「逼」着学习)。
这五个月中,也恰逢一个年关,这段时间我也颓废了很久。有一段时间玩的太 high ,就是没有办法进入学习思考状态。
一个转折点可能就是在 2.14 的时候,宸宸(导师)帮我做的一个,关于「第一份工作该如何抉择?」的线上在行。
因为他不断的帮我梳理经验,从聊天内容中不断地洞察我内心真正的念头,并且给予我信心和建议。这一次在行,不仅帮助我找到了现在的一份很满意工作(一家我向往已久但是不敢尝试的公司),也让我开窍了,觉得原来可视化也可以这么用,作用这么大(毕竟我也要珍惜人家情人节的宝贝时光呀!)
所以呀,不要觉得很难,不要觉得难以为继,很多的事情慢慢的就会有转机的。当然,如果你没法马上开窍,你的导师很负责的话,可能更快。
后来当然我也有很懒的的时候,因为只要我变得很少在群里说话,也很少在简书上发作品了,就可以看出我又懒了。
这时候宸宸就会问一下我,工作怎么样啦?最近有没有画图?简直就是个暖心大管家。
我想我找到了一个很适合的组织,既然合拍,那就好好的走下去。
7.
不断跳出舒适圈
一直在思考:
我该怎么做才能算画出优质的图呢?
我该怎么做才能更快地画出优质的图呢?
我该怎么做才能现场同步的画出优质图呢?
这几个问题,在我看来是循序渐进的。我也在不断地解答这些问题中,一步一步的提升自己画图的能力。上周立了一天一图的 flag ,自己立的,哭着也要完成,然后就真的完成了。
在这五个月中,宸宸教过我的,受益最深的 3 点是
·凡事先问目的
欲则立,不欲则废。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我们现在能获取到的知识途径和知识越来越多,筛选知识反而获得知识显得更难,但总是需要去筛选的,依照着你的目的来筛选可以是当下的问题,或者是未来的某个目的,然后按照优先级高低来选择你想要的知识,最后你会发现获得的知识都是按着这个主题来的,再也不会做个知识囤积者了。
后期我们也可以通过看目的是否达成来判断信息的筛选,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有效?帮助我们下一次筛选知识。同时也可以判断我们图的处理逻辑,是不是,目标对象所能接受的逻辑,如果不行就再改再换,也算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
总之,判断一幅图是不是好图,只要看目的是不是达到了。
可视化思考 5 个月,是什么样的体验?·重表达,轻形式
和表达清楚意思相比,选择什么工具都显得不再重要。
画图可以选择的工具可以有「poscess on」、「PPT」、「AI」、「Visio」、「Xmind」、「手绘」……
它们都能表达清楚你想要的意思,在这中间选择自己最适合的工具就好,不用太在意,一定要选择某个工具。我一般的组合是 Xmind + PPT ,因为操作最习惯。
(文中的蜂蜜色配图都是用手机上的 Xmind 软件现画的)
·输出倒逼输入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教中学习,边教边学。
可视化思考 5 个月,是什么样的体验?输出的过程,能够让我们更快的知道自己哪一部分欠缺,哪部分还需要优化?而这些部分,我们又都可以通过后续的输入来补足。但这些都是光输入所不能带来的。
现在的我在听完一节课程是看完书的同时,会输出自己的笔记,因为此时我的对象是自己,画图目的是希望记住更多,马上就用。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势能太低,不能够教别人什么。
后来我开始给别人指导思维导图,帮别人分析工作、教别人做 PPT ,我能够从教小白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当初是怎么一步一步变的优秀一点的,也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
当然,还有一个额外收益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结语
回头看这五个月,感觉所有的历程,所有收获的赞誉,都恍然如梦,就像是一场大冒险一样。
很感谢认识这些人,暖心的带我和 sui 游武汉的姜姜、同城的 sui 、因为我被晚上锁在客厅打电话陪我聊了半小时的晓文、评价我每一幅简书作品的世均、搞怪小精灵宣慧、美丽的送我书的蛋糕、大高个儿真诚善良的 Han 、暖心的辉总、帮我找路子内推的丽丹宝宝、会各种香的羊有趣、老干部老杨、护肤大拿小情、还有我家的美池池、大二就很努力的小学弟伟诚……
还有被这么优秀的导师宸宸帮助,虽然懒,但我会继续加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