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与一位陌生领导的对话,至今还记得。
那一年年末,区县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抽测相互督查,我作为跨区监测老师之一前往一个县级市进行督考。到达该市,教育局安排了不同时段不同领导接待。晚上用餐前,一位年长的局领导和我一起等候另一位领导过来。我们站在一露台上闲聊。
该领导言谈间表示艺术教育很重要,谈了他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也对重文轻艺的教学现象表示担忧。这是一位很随和的老领导,我就着他的话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艺术熏陶提升的审美力,更容易去关注美好事物,会主动探索更多的美好,对世界充满热爱,进而对生命更为珍惜。
当时觉得这样的理解没有问题,生命教育在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一个处处能发现美,甚至创造美的人,怎么可能不珍爱生命?
这样的理解当然基于我自己的经验。
但是,随着时光推移,对那次谈话我的主张渐渐有些迟疑。生命教育仅仅在于文化审美、艺术审美?
读了刘老师的“点亮自我手中的蜡烛”,霎时明了,一个能够不被挫折、困难打倒,有着坚韧品质,能够不断激发生命潜能的人,必定心中有宏愿。
一个不仅仅停留在“心动”,会一再付诸行动的人,内驱力同样来自高远的理想。
“一个人只要在内心深处确立起一个大境界、大追求,便能够在遭遇各种非人折磨时,依旧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作为疗伤圣药。想一想,现实人生中的悲观厌世者、草菅人命者、好勇斗狠者,有几个人持有家国天下的远大抱负?”
仔细回想身边的人,新闻里的人物,历史上的名人,确实如此呀。心怀天下,必能吃苦,只在乎自己的人,只想轻松的人,遇到事儿就会哇哇大叫,能逃必逃,能躲就躲,逃不了、躲不掉,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确立宏大的理想追求,是生命教育课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
联系不同年龄阶段的自己,应对困难与挫折,心态很不同,因为我的视野较之过去开阔许多,越来越认识到,生命在于创造。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创造,得以拥有深刻的存在感》,发挥聪明才智,发挥我们的体力劳力,为自己、为他人、为这个世界创造美好或者创造其他利他的价值,由此,办事过程中遇到点问题,又怎会真的绊住我们的脚步,牵住我们的情绪,不得动弹呢?
当我全情投入创造某个项目活动,我的灵感会源源不断,当这个项目活动可以让许多人获益,我的热情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保持较好精力去做好。
而创造的利他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是创造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因为我,让一部分人获益,生命的趣味与意义统统包裹着我,又怎会轻易结束生命。
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鼓励孩子创造利他价值,从而体验自我存在价值,生命因不断创造获得新的意义感,从而壮大自己的生命力成为孩子自发的渴望。
珍爱生命,从创造利他价值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