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这个概念是北京大学的徐凯文教授提出来的,最开始说的是大学生中间出现的现象,现在中小学也开始出现。
空心病的“病”,是生成的,不是天生的,是慢慢加深的。
空心人的特征: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感、意义感,没有内驱力。
对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三个基本维度是(1)情感的满足(2)习惯的养成(3)价值观的引导
让孩子远离“空心病”,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要有完整的共同生活、亲密关系
在家里,孩子既可以撒娇,也可以撒气,让孩子像个孩子。孩子可能会让你头疼,让你生气,惹你难受,让你难堪,让你怀疑自己的教育是否得当,而你不能像老师教育学生那样,而是让孩子在你面前像个孩子,让孩子在家里有主场感。why?张老师的剖析太精彩了
2.要有充分的生命的“打开”
3.要有亲近的伙伴交往
4.要有真善美的价值导向
5.运动是最重要的解决之道
6.大自然是免费的疗养院、休整所、加油站
听了张老师的分享真是心悦诚服,真实的案例,精彩的剖析,真切的呼吁,让家长学习践行后真正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