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当地,能看到很多外来做小买卖的。买卖很不太起眼儿,却做的有滋有味儿。每个大集,他们开着厢货或者电动三轮车披着星星踩着月光就来到集口。有做油酥饼的、有糖炒栗子、也有炸油条的、更有烤蛋糕的。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不骄不躁,以低价格高品质吸引顾客。
靠近集市口有一个油条摊子。夫妻俩五十岁的模样,一口油炉一辆三轮车,两只油桶,还有其他必需品若干。他们是第一个架炉点火开始买卖的。因油条属于早点,吃它的人多是上班族上学族。夏天还好天亮地早日子好过,一到冬天就难过了。但这夫妻俩时间观念很强,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下雨都会来摆铺子,除非天上下刀子车辆无法行驶。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我裹着棉衣走去集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看这对夫妻出摊了没有。远远,就看到一簇火苗从帐篷里透出来,像一盏启明灯照亮脚下的路。本以为这样的天气,买油条的人一定不多。然而走在街道上,见到好几个人影撞在一起。大家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地朝油条摊子里走。走到跟前,油炉上金灿灿的油条已经出了油锅斜靠一旁虑油了。
大人们自觉地排队,卖油条的大姐朝众人咧嘴一笑说,“今天有些冷,咱能不能先给后面的小姑娘称上?看把这孩子冻的。”经她一说大家回头一看,后面果然跑来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戴帽子的棉衣打着哆嗦,袖子遮掩的一只手里还捏着一张十元的票子。
小姑娘买了油条很快跑远了。大家伙儿这才有序地排起长队。老板娘的爱心似乎感染了身边人,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赞。没有人因为小姑娘插队而颇有意见。
集市的中间还一家卖糖炒栗子的,山东五莲人。因为栗子饱实新鲜味道好,很受顾客喜爱。炒栗子这家老板,一开始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个子不高见谁都呵呵笑,来人都热情招呼,且称足童叟不欺买卖奇好。后来男人没来,有换做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经知情人讲这小伙就是男人的儿子 。原来男人有两个儿子,都在山东青岛这带做糖炒栗子。听闻家里盖着三层小楼,大儿子结婚了孩子都生了仨。
老爹在这边卖,小儿子则去早夜市上逛,把不起眼的小买卖干得有声有色。大儿子结婚后搞独立,和自己媳妇另起炉灶,在非常繁华的城阳地区也是做糖炒栗子工作。小小的糖炒栗子,养活了一家几代人。真所谓三百六十行,只要能做好一行养家糊口也绰绰有余。
在集上南头有个卖蛋糕的,东北口音。夫妻俩开着一辆小货车,车上拉着一台小型烤箱小一年到头出外烤小蛋糕卖。女老板人长得很漂亮一张嘴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待人热情爱笑,一笑两只小眼儿就不见了。她卖的蛋糕里面鸡蛋牛奶明晃晃地现场添加,跟商场里的牛奶鸡蛋蛋糕有的一比,最起码真才实料看得见摸得着。因为不掺假蛋糕味道好,很受当地居民喜欢。我每次从那里走,总要买一包回家。一股子鸡蛋牛奶的香气,单单闻着香肚子已感觉饥肠辘辘。夫妻俩有一个儿子,目前正在大学读书。夫妻俩很满足如今的现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淡淡细水长流。
还有西北角那个烙酥油饼的,一口外县话地道的外乡人,却能在山东这方水土扎根长芽,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
邓公他老人家曾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只要你有头脑务实肯干,就一定饿不死。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业不分等级贵贱,只要你扑下身子去干去努力,就会闯出一番天地,因为机会永远留给勇于钻研吃苦耐劳的人。本地人看不到或者不屑去做的商机,外县人却做的风生水起有滋有味。正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至于如何念念什么经,就要看他们的能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