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进上博已经开始排队,预约码加健康码,拦住了不少临时前来的参观者。青铜展厅前讲解员周围,已经聚集了里三圈外三圈的人,秩序不错。能主动进博物馆的,本身就是一种遴选。留意了下,大部分参观者都追随讲解员走完了一个小时全程。经济基础在提升,文化追求自然水涨船高,如何满足,如何留下有心者,或者埋下种子,是公共服务责无旁贷的责任。
在人群外拍了第一张,听讲解不太清楚,可能人群和方向的原因。提到青铜器的原始面貌,并非青绿,而是金色的。突然想到,蒋勋先生说过,希腊雕像本非大理石白色,而是浓妆艳抹,中世纪被禁沉海才显出如世人熟悉的本色。时间永远是文物最好的朋友。
不少内容是听了一句两句,回来后找资料才明白,除了上博官方,部分来源于百度,不一定可靠,不当之处,请师友不吝指出。抱拳!】
首图.jpg【以下按讲解顺序,做了个简明目录,有些是重走讲解路线的追记,可能有错漏,也请指教。
按讲解序号,文物名称,重点,讲解内容,引用提要内容,中括号【】内旁白,以及相关图片,个别引自上博官网和网络。】
- 父庚觯、兽面纹爵、宁角
一组酒器,提到了青铜铸造的简单流程。角和爵的区分。
范铸法和失蜡法,范铸法较早,应用得最普遍,了解古代制造方法有助于辨伪。
西周初年起,鸟纹装饰逐渐增多,并常作为主题纹样,且形式日渐华美。
觯ZHI 盛酒器
【拍得不太清楚,找了清晰的纹饰图。】
1.父庚觯 西周早期 FUGENGZHI 酒器.jpg 1.父庚觯 西周早期 FUGENGZHI 酒器1.jpg“角”供低级别贵族使用,出土和传世数量远少于“爵”,大量出现于殷商晚期或商周之际。
《礼记》记载: "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宁角 ZHUJUE 冷不丁碰到,看了铭牌拼音。才知道两个字全读错。】
1.兽面纹爵 商代中期 饮酒器.jpg 1.宁角 商代晚期 ZHUJUE 酒器.jpg- 亚夫方罍 典型的夔龙纹,抽象化,多层纹饰(鸟纹,兽面纹)。
在罍的左侧和右侧,各刻有一个金文。
金文来源于远古先民的生活,大多都是象形会意的。
左边这个字表示了“亚夫”,是器主族徽。外面有字框,繁体“亞”源自于此。
上面一部分形状十分像眼睛。古人觉得君子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有“目”,即有远大的视野。
下部可以看出“夫”的影子。表示成年男子。
【fu拼音翻了两遍找不出来,按网络惯例用“夫”替代。此处讲解穿插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
2.亚夫方罍.jpg 2.亚夫方罍 铭文.jpg3.德鼎 抽象化龙纹,眼部凸出。
原是饪食器,后来变为统治权利的象征,镇国之宝。
也是“明贵贱,别上下”等级制的标志。最重要的一种礼器。
沿袭下来的成语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
【细讲了铭文,第一个字“王”末横很像古兵器“钺”。“祭祀结束之后,周成王赏赐给“德”二十朋贝,即四十串贝币。”】
3.德鼎 西周成王 陈翔九 汪敬之先生捐赠.jpg 3.德鼎 西周成王 铭文.jpg- 大克鼎 上博镇馆之宝。兽面纹的颜面和体躯形象已严重变形,仅兽目仍保持了原先的神采。
大克鼎,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大盂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毛公鼎,被誉为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
潘祖荫旧藏,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将此鼎捐献给国家,从1952年至今,此鼎一直珍藏于上海博物馆。
1959年,大盂鼎调拨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大盂鼎、大克鼎分别珍藏在北京和上海。
大克鼎铭文不仅字体工整优美,且内容详实具体,历来被认为是研究西周奴隶制的重要史料。
【第四种器物讲解结束,恰好是20分钟,控制得当。关于大克鼎,有一段很精彩的文物往事,另外上博馆标也结合了“大克鼎”的造型,拍了张铭文照片,看得激动不已。】
4.大克鼎.jpg 4.大克鼎和上博标志.jpg 4.大克鼎 铭文.jpg- 师㝨簋 两边的龙首把手很有特点
【铭文有意思,“子子孙孙(其)永宝用”,其中子子孙孙的象形字,无论是从造型还是表意来看,都是一目了然。】
- 子仲姜盘 前后各攀有一条立体曲折角龙,龙头耸出盘沿。
盘内装饰了浮雕和立雕的各种水生生物,鱼、龟、蛙、水鸟一应俱全,而且可以旋转。
铭文是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祈福之盘,盘既大且好,用来祈求长寿,子子孙孙要永远实用。
【讲解时小朋友不多,不然应该会很感兴趣。现代、可爱而且玲珑,放在现代,也是一件富有生活情趣的工艺品。秀恩爱的礼物,吸引了很多看展览的女生拍照。】
6.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 叶肇夫先生捐赠.jpg image.png-
鱼龙纹盘 浅浮雕龙纹盘旋
【盘和匜功能不同,盛水器和注水器,不过看铭牌英文翻译都是Water Vesel,水器,细想也可以。】
7. 鱼龙纹盘 西周晚期.jpg -
齐侯匜 龙首把手很Q很可爱
8.齐侯匜 西周晚期 YI 盛水器.jpg匜YI,音同仪,是中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
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7、8两件,布展讲解都放在一起,可见用心。】
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有的有盖,有的体高,造型不一。
- 吴王夫差盉 透雕龙纹提梁
讲解穿插了是否为西施而作,留给听众想象空间;对于铭文末字“吉”的解释,是前面漏字,重铸不易,所以在句末补齐。
整个提梁是一条龙,龙体中空。龙首为流口。
是由无数条小龙相互纠缠交结组成,称为透雕交龙纹。腹部还装饰着变形龙纹。
腹的一侧有一个短而曲折的龙头流,圜底下置三个兽蹄形足。
肩部刻有12字铭文:“吴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
【讲解至此40分钟】
【给女生做的,果然小巧精致。铭文错字补正,含有惜物的意思。残损则改件,比如玉环断后改璜。】
- 透雕蟠龙鼓座 蟠龙立体缠绕
【布局太精彩!放在现代都是大师之作!查了下才知道鼓座,放置鼓的底座。找到了图,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鼓座周围,没有看到这张图,可能以前有现在撤了?】
10.透雕蟠龙鼓座 春秋晚期.jpg 10.透雕蟠龙鼓座 春秋晚期 全貌.jpg- 吴王夫差鑑 体饰繁密的交龙纹
器腹两侧有虎头状兽耳,两耳间的口沿旁有小虎攀缘器口,作探水状。
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三周
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
【讲解至此40分钟】
【没听清楚,还以为把手就是龙首,心想这龙怎么这么虎头虎脑的,回来查才晓得是虎头把手,龙纹在器物周遭】
- 兽面纹龙流盉 长流作龙形
12.兽面纹龙流盉 春秋中期 HE 酒器.jpg以张开的龙口为流口;
盖顶是一个盘旋而出的龙头,与流口的龙头层叠趋前,呈双龙继起的姿态。
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仿西周盉并加以创造的杰作。
- 【8分钟,这部分介绍了上海本地出土,或者和上海有关的几件青铜器(越族青铜器)。着重提到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保护抢救青铜器的事迹。】
13.火龙纹鼎 春秋晚期.jpg 13.兽面纹卣 春秋早期 YOU.jpg 13.镶嵌棘刺纹尊 春秋晚期.jpg上海并非出土青铜器之地,但上博却藏有中国最多最好的青铜器,这得益于上博半个多世纪的文物征集和抢救工作。
马承源从担任保管部副主任起就负责这项工作,著名的汉代青铜蒸馏器就是他在冶炼厂的高炉前抢救下来的。这一发现,将中国蒸馏器的制造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
当时正值大炼钢铁的上世纪50年代,大量从民间收集的“破铜烂铁”源源不断地运到工厂。
马承源与同事们炉口夺宝,从中抢救出了春秋时期的龙耳尊、鲁原钟,东汉时期的婴座熨斗等大批文物。
附录:青铜器龙纹的演化
育成期青铜器纹饰.jpg 鼎盛期青铜器纹饰.jpg 转变期青铜器纹饰.jpg 更新期青铜器纹饰.jpg青铜器时代的演变过程还可以从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衰退期来进行分类。青铜器时代的演变过程:
1、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2、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一西周中期),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3、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变抽象时期。
4、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期,即又一次高潮。
5、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
【拍照前后颠倒,无法用对名字的理解排序,找了资料。随着讲解结束,就没有再往下看,漏了衰退期的龙纹。
随人群走到三分之一,想起可以做个简明目录,毕竟大多数人工作日无法到现场。于是每次等人群转移后再靠近拍照。一轮结束,到二楼瓷器馆参观,但心有牵挂,觉得不够系统,劝自己有所取舍。于是下楼重走青铜馆路线,系统拍照。再一轮后发现漏了主题:龙纹演变,又走了两个来回。
特别开心,获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