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吾村名探源

作者: 義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19:36 被阅读24次

         

    山东省费县朱田镇驻地西2.7公里,有两个村子,一个叫“大由吾”,一个叫“小由吾”。关于它们名字的来历,历来说法不一。

          第一种说法,与公山不狃有关。

          清光绪年间的《费邑艺文存》里面,有邑人高晙的《游王季佳别业记》,开头写道:“王季佳之别业曰由吾村,或曰‘诱吴’,即公山氏误吴兵山行处,然不可考。”

            高晙说的这段历史,发生在春秋时期。《左传•哀公八年》记载:“三月,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子泄,即高晙说的公山氏。他是鲁国人,复姓公山,名不狃(也作弗扰、不扰),字子泄。公山不狃与阳虎同时,都是鲁国正卿季桓子的家臣,曾经担任费邑宰。后与季桓子产生矛盾,盘踞费邑,阻挠孔子堕三都,并带领费人袭击鲁国都城曲阜,兵败出逃,先跑到齐国,后跑到吴国。

            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国要攻打鲁国。与公山不狃同时出逃的叔孙辄,为吴国攻打鲁国出谋划策。公山不狃知道了,对叔孙辄说:“这是不合于礼的。……一个人离开国家,不应该因为有所憎恨而祸害乡土。”(“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后来,吴国还是决定攻打鲁国,并且让公山不狃带路。为了让鲁国能够有所准备,公山不狃故意引导吴国军队走崎岖难行的险峻山路,以拖延时间。

            按照高晙的说法,当时吴国军队曾经路过该村,村名因此称作“诱吴”,是诱使吴军上当的意思。不过,高晙也不敢肯定,说“然不可考”。

            清光绪二十二年的《费县志》,也同意这一说法,只是村名不叫“由吾”或“诱吴”,而是叫作“由吴”。《费县志•山川•南条山》说:“由吴崮,县西南三十五里。……或曰‘由吴’,吴师伐鲁,道由此也。西北吴王崮亦以吴师得名。”《费县志•疆域•村社》有“由吴社”,所辖30多个村子,其中一个村名叫“由吴村”。

          第二种说法,与由吾道荣有关。

          由吾道荣是北齐时的道士,《北齐书》有《由吾道荣传》:由吾道荣,琅邪人。少好道法,与其同类相求,入长白、太山潜隐,具闻道术。仍游邹、鲁之间,习儒业。晋阳人某,大明法术,乃寻之。是人为人家庸力,无识之者,久乃访知。其人道家符水、咒禁、阴阳、历数、天文、药性无不通解,以道荣好尚,乃悉授之。

            是人闻道荣云:“我本恒岳仙人,有少罪过,为天官所谪。今限满将归,卿宜送吾至汾水。”及河,值水暴长,桥坏,船渡艰难。是人乃临水禹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绝。俄顷水积将至天,是人徐自沙石上渡。唯道荣见其如是,傍人咸云水如此长,此人遂能浮过,共惊异之。道荣仍归本部,隐于琅邪山,辟谷,饵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寻为显祖追往晋阳至辽阳山中,有猛兽去马十步,所追人惊怖将走。道荣以杖画地成火坑,猛兽遽走。俄值国废,道荣归周。隋初乃卒。

            清光绪三十二年《费县乡土志•地理•本境山脉》说:“由吾崮,县西南三十五里。自庙子崖东北行,起此山,世传有由余之后由吾道荣者隐居于此,故名。”

            这里又冒出一个由吾道荣的祖先,名叫由余。

          由余,一作繇余,春秋时天水人。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他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使秦国位列春秋五霸。

          《费县志•人物•仙释》说:“由吾道荣,琅琊人。少为道士,尝游燕赵间。闻晋阳有异人精于法术,遂往访之,得其传。凡符水、禁咒、阴阳、律数,无不通解。后隐于琅琊山,辟谷、饵松术,以求长生之秘。隋开皇初,拜谏议大夫,苦辞归。卒年八十五(见《通志》)。今县境由吾山即其隐居处。”

            1982年出版的《费县地名志》说:“大由吾,位于公社驻地西2.7公里,是大由吾大队驻地,749人,904亩耕地。《费县志》(光绪22年)记载:‘隋文帝时,有由吾道荣者隐居于此,故得名。’”

            我比较赞成第二种说法。因为由吾村东南面的由吾崮,崮顶高耸,远远看去,酷似一顶道冠。也许,由吾道荣正是看中了这座酷似道冠的大山,才隐居于此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吾村名探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um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