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小时候,乡邻家来了位台湾回来的人。
小小山村几乎可以用得着“沸腾”来形容,只要与这位远归的人有一星半点亲缘的人都跑去看望。
这么热络,不仅是因为彼时乡村闭塞,也不仅是因为久别重逢。还因为,这个“台湾客”给每个人都发得有东西,即使是一条毛巾,也足够让人谈论半天。
全村这么多人,该发多少毛巾!这人该得多有钱!后来还听说“台湾客”的侄儿嫌叔叔给出去的东西太多,再也不让叔叔多见乡亲了……
因为那场众所周知的战争,从此台海相隔的台湾,成了我们眼中神秘的存在,返乡探亲的人又给我们一种“台湾人好有钱”的感觉。
直到看到廖信忠的《我们台湾这些年2》,才有另外一种辛酸感觉:原来,这些好不容易返乡探亲的台湾人,是带着一种怎样热切歉疚的心在补偿着他的亲人。
廖信忠1977年出生于台湾,2008年来到上海。和我基本上算作是同龄人吧。对于这一段老兵返乡探亲的历史,他有更真切的感受。
他说,可事实上,更多的单身老兵真的都没有什么钱,他们做的是社会上最基层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如果身体不好无法工作的话,自己生活都有些困难了。可是当他们返乡时,还要想办法营造出自己在台湾过得很好,衣锦荣归的样子 。……都是想要努力把过去的遗憾和亏欠弥补回来。
而因为台海相隔,过去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却是“吃不饱、穿不暖”,大陆人民甚至要靠吃香蕉皮生活。某日往欧洲的航班上,二者相遇,台湾人小心翼翼问:“听说……你们都是吃香蕉皮的?”大陆先生:“你们才吃香蕉皮嘞!”
双方隔阂如此。
好在俱往矣,廖信忠的这本《我们台湾这些年2》终于能让我们彼此走得更近一些,看得更真切一些。
终究是一脉相承,血浓如水。
我们有太多相似。
连求神拜佛也是一样的功利色彩浓厚,地产中介拜孟母,为什么,因为孟母三迁,对中介生意有利。我们呢,开餐馆拜关公,因为关公是财神呢。总之,有什么可能对我们有利就拜什么,哪怕牵强附会呢。
也一样的爹生娘养,台湾老兵八十岁还“我想跟我娘抱抱”。
有太多的原来是这样啊,原来也是这样啊。
只因为,不管台湾人、大陆人,终归都是同宗同祖的中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