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面情绪应对负面情绪
追求幸福为什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呢? 难道每天烦心的事情还不够, 还有些时间缝隙来想想关于幸福吗?
是的!必须这样。
Tal老师引用Barbar Fredrickson 的文章:
我们努力构建自己的积极情绪,并且影响周围的人也来构建积极的情绪,拥有这种积极的情绪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状态, 积极情绪也是一种我们达到心理成长的一种方式。因为积极情绪可以拓宽我们的瞬间想法, 可以扩展我们的动作指令库, 也可以构建更为持久的个人资源。 它让我们不是禁锢在一种不可能中, 而是解放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希望和自信。
的确,当我们深陷在负面情绪时, 我们的思维会变得狭窄,收紧
最近我遇到这么一个人, 他有很长一段时间下岗在家,没有收入,但周围的小伙伴,不管年老还是年轻, 或者自己做些买卖, 或者去城里的厂子里去打工,或者跑快递,长途货运等等各种手段和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买房买车各种改变。而他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远远地观望,看着别人的变化, 有些富起来了, 但又各种原因败落了, 有些消费升级了, 但又染上不良恶习了,他变得有些失常一样, 时常把别人的跌倒挂在嘴上,在他的世界里他就是那个最完美的,最有人味的人。他其实挺有能力,做事也挺周到,但每每 当有人劝他去找个营生时,就像是踩在他的尾巴上一样, 他可以跳脚骂回去, 好像别人在干涉他, 在指责他, 在低看他。 遇到他时,他正在嘶吼着,在诅咒着,又突然大哭了起来, 念叨着自己把某某一直放在心上,但换来了什么? 他念叨着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只有初中学历,初中学历, 学历。。。多么大的痛。。。。
我很好奇,一个45、6岁的人了, 人生不如意尽是因为是初中学历?
感慨于老师的课程, 一切的感觉都是头脑中那个容器,transform 它!
罗振宇老师在奇葩说里有这样一段感慨,就是 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而不要按自己的活法去想,因为你按照自己的活法去想,会越活越狭窄。
所以不要被眼前的苟且束缚。为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更加努力地打拼
这个从负面情绪的循环走出来, 进入积极情绪的圈圈中,有很多方法, 比如接触外界, 和朋友互动, 比如冥想,深呼吸, 甚至看一部自己喜欢的幽默剧。 这个过程中要记得允许自己作为人的权力, 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 不要为自己的情绪而感到羞耻,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要找到渠道疏导。
积极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调整自己, 他们采用的不是逃避,而是追求。
积极的人总是更靠近幸福。
那么总是想着如何让自己更幸福,会不会有些自私呢?
是不是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显高风亮节,志向远大?
其实快乐是个正向博弈。
happiness is a positive sum game.
别人并不会因为我快乐了,可以获得的快乐就少了。 相反,快乐是有感染力的。
皮格马利翁和他的神仙姐姐
(皮格马利翁), 古希腊语ancient Greek, he is a sculptor , 要找到自己的神仙姐姐, 但虽然走遍很多地方, 一直没有找到心仪女生, 于是他决定当自己的女人的上帝, 他create a sculpt, 但他的心意如此之强, 宙斯为首,把他的雕塑变成了他心仪的女人,于是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老师解读故事的方式很特别, 关于Pygmalion, 老师的解读是人是可以改变的, 可以转变, 可以塑造的。
但在我看来,总觉得有点牵强,但Robert Rosenthal 的理念更有意义: 就如同Marva Collins 一样。 他随机选了几所学校, 在孩子们中进行了一项测试,然后就在老师的心目中种草, 说经过测试后,他发现他们在未来一年内,学业上会进步神速的, 他们都是潜在的快速迸发者。
老师对专家的结论很相信, 果然一年后, 这些孩子的英语、数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于是老师们也更信任Robert。
但实际情况是, Robert对孩子们进行的测试是很普通的IQ测试, 那些被他发现的快速迸发者,也只不过是他随机选出的孩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所谓的快速迸发者其实就是普通的一群孩子。
信任的力量太大了, 尤其对孩子, 或者对任何一个渴望被看到和肯定的人, 都太重要了。
信仰即自我实现的语言
我自己的小孩是从交大附中毕业的, 他中考时是压着交大附中的录取线的, 入学后分在普通班。
一年后,学校重新调班, 他进了实验班。
高考时, 他的成绩比原先自己高一时的同班同学们普遍高出100分上下, 他自己都感慨, 入学时大家成绩差不多, 为啥毕业时,差距这么大呢?
其实学校并没有刻意区分普通班和实验班, 任课老师也穿插着教实验班和普通班, 3年后或者2年后, 普通班的孩子和实验班的孩子拉开距离,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不同。
善于发现别人潜力的人,也同样善于发现自我的潜力。
职场中,那些被认可为有潜力的员工会有更好的表现。
有时候决定孩子们学习效果的可能不是老师的教学能力, 而是老师对学生进步的信任程度。
积极环境影响人
人是离不开环境的, 一个积极的环境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正向的影响。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积极环境呢?
其实环境是通过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影响我们的,如何给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正向的引导呢?
我迫不及待地进入第六课学习学习, 等我的下一篇分享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