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理诗

作者: 诗之源 | 来源:发表于2017-03-11 15:33 被阅读817次
古代哲理诗

一般世人推崇唐诗,贬低宋诗,倒是诗论界的共识最为评价公道:唐宋诗在总体上的差别——在情理各有侧重上,唐重情,宋重理,神韵追求上,唐豪迈端庄,宋奇峭流畅;表现技巧上,唐尚虚,空灵浑成,宋尚实,工巧细密;措辞用语上,唐重声律之美,多练虚字,宋重口语化,兼练虚字。而宋人的哲理诗较之唐诗则有高明之处:着重捕捉心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立即升华为一种哲理思考。

一提到宋代的哲理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

《题西林壁》是理趣诗的著名范例,而唐诗中少有这种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种诗,既是说理,又很有诗味,它以理语入诗,即用诗来说理,在描写景物中说明一个道理。这就是理趣诗。《题西林壁》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哲理,逸趣横生,精警简括。前两句从庐山移步换形,写出庐山变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夺,种种姿态,不可辨认。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成为启迪后人的哲理名句。

同属理趣诗一类的还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朱熹的《观书有感》亦是理趣诗,以理语成诗,却又别开生面: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诗的突出特点是:全诗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写读书的乐趣和重要。读书本是很理性的事,在这里却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因书为长方形,故有"半亩"之说。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雅趣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更浓。三句一个"问"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四句道出缘由: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

卢梅坡,只知为宋人,其他不详,可见其知名度不大,可他的哲理诗《雪梅》,却被诗论界誉为宋人哲理诗的压卷之作: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几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另有宋人哲理诗压卷之作美誉的是杨万里的《过松塬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此诗也是巧借景与事托寓哲思。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此诗理趣与诗味交融,深启心智。

总之,宋人的哲理诗以哲思的景物化为特点,内蕴极为深刻,在诗史上成熟而独特,能独树一帜。而唐人的所谓哲理诗,带有初创性,只可说具有哲理性。哲思浑然于景事之中而成至理,才是哲理诗的绝妙特征。

范文四:古代哲理诗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出现“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一句?

4.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泥土

□鲁 藜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选自《鲁藜诗选》)

1.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

哲理?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首哲理诗的感想。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航海

□绿 原

人活着,像航海。

你的恨,你的风暴;

你的爱,你的云彩。

(选自《人之诗》)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2.这首诗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积聚恨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3.诗人想通过这首哲理诗给读者怎样的劝告?谈谈你的理解。

范文七:高分作文中引用较多的现代诗文和古代哲理名句

高分作文中引用较多的现代诗文和古代哲理名句

01、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感谢》汪国真)

02、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愿所有的快乐都陪伴着你/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旅行》汪国真)

03、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热爱生命》汪国真)

04、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山高路远》汪国真)

05、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选择》汪国真)

06、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飞鸟集》泰戈尔)

07、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飞鸟集》泰戈尔)

08、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飞鸟集》泰戈尔)

09、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飞鸟集》泰戈尔)

10、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飞鸟集》泰戈尔)

11、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飞鸟集》泰戈尔)

12、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飞鸟集》泰戈尔)

13、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繁星》冰心)

14、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同上)

15、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

由》裴多菲)

16、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1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18、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1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0、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卞之琳)

21、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鲁迅)

2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藏克家)

2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海子)

24、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鲁藜《泥土》)

25、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林希《土》)

2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二、

高分作文中引用较多的古代哲理名句

01、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02、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0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0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韩非子)

0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06、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0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0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0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0、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16、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范文八:古代哲理诗词

古代哲理诗词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本文拟从赏析几首哲理诗入手,试图帮助同学们了解哲理诗的特点,提高对事理的认识,辩正地分析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

— 一、《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

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过沙头》(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 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四、《论诗三十首》(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 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

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六、《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借助方塘,形像的抒写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首诗讲的是学习要注意方法,防止思想僵化,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取新的知识,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这首诗形象新颖,情趣盎然,因为富于启发而历久弥新。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全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精警简括,逸趣横生,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本诗的重点在后两句,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浮云遮望眼”,结合当时的现实,可以理解为暗指那些阻挠变法革新的顽固分子。诗人登高抒怀,含蓄而又坚定的表现了自己高瞻远瞩,不畏艰险,锐意革新的远大抱负。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荀子《劝学》中也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看来站得高,比起站得不高还真有优势。在学习中,如果你比别人站得高,当然也就会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全面。可如何方能站得高,绝不像爬上山顶,登上楼顶那样容易。你的知识积淀要比别人厚,你掌握的方法要比别人好,你的头脑要比别人灵活,你的眼光才能比别人锐利,你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比别人新,你的思想才能比别人深刻。

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寥寥十个字,却将天地山河的万千气象收拢于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结尾两句写当前实感,眼界更阔,立足更远,不仅表达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而且注入了诗人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热力和激情。这首诗气势宏大,意境高远,言论与形象相得益彰,哲理与诗情完美统一,真正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

— 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抓住古原草的特性,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毁灭生命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胜过毁灭生命的力量。全诗借景写情,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蕴含深刻,不愧为千古绝唱。 — 十一、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清华隽朗,高标逸韵。诗人以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首诗寄哲理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 十二、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开朗达观,表现出愈挫愈坚,积极进取的精神,揭示了新陈代谢之理。这首诗诗情跌宕,寓意深远,沉郁的意境中又显出豪迈之风。

— 十三、卢梅坡的《雪梅》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不肯服输,于是诗人放下笔,细细评判,诗人认为梅雪均佳,各具所长。不仅梅雪如此,每一种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是如此。这首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 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 十四、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荷塘初夏的优美图画:泉水悄无声响的细细穿流,倒影在水里的树荫一片晴柔;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细角,一只敏锐的蜻蜓就发现了,早早立在它的上头。这首诗很有情趣,卓立小荷上的眼光敏锐的蜻蜓,就像特写镜头一样,为全诗点上了眼睛。小诗富含哲理,启发人们应该敏锐的发现新生事物。

范文九:古代经典哲理诗句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日月忽其不淹今,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今,恐美人之迟暮。

--战国·楚·屈原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范文十:古代哲理诗句

哲理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备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它以质朴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议论,鲜明的形象,通过比喻或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种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那些哲理名句,常常被人们铭记、征引,乃至被视为诗文创作的揩模。

世界丰富多彩,哲理诗自然也就多种多样,诸如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都有许多优秀的哲理诗,值得我们欣赏和研究。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其实,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下面仅举几例,谈谈与我们学习相关的诗句,以期共同受益。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待,要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乐 游 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

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

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

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瀑 布 联 句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失 题

唐 备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叹 流 水

罗 邺

人间莫谩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

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无回。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泾 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孙 武

周昙

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行刑不避君王宠,一笑随刀八阵成。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江 上 渔 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赠 学 者

欧阳修

人禀天地气,乃物中最灵。

性虽有五常,不学无由明。

轮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绳。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义不远躬,勤勤入至诚。

学既积於心,犹木之敷荣。

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

尔曹直勉勉,无以吾言轻。

题花山寺壁

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城 南

曾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即 事 三 首

王安石

日月随天旋,疾迟与天谋。

寒暑自有常,不顾万物求。

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

眇眇上古历,回环今几周。

众 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undefined

范文五:古代哲理诗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寥寥十个字,却将天地山河的万千气象收拢于笔端,缩龙成寸,快人胸襟。结尾两句写当前实感,眼界更阔,立足更远,不仅表达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而且注入了诗人昂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热力和激情。这首诗气势宏大,意境高远,言论与形象相得益彰,哲理与诗情完美统一,真正达到了情、景、理水乳交融。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的成名作,向来为人称道。诗人抓住古原草的特性,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毁灭生命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胜过毁灭生命的力量。全诗借景写情,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蕴含深刻,不愧为千古绝唱。

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写蝉以清露为食,择梧桐而居,是表现其心地纯净,立身高洁;写蝉居高声远,是表现其清华隽朗,高标逸韵。诗人以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这首诗寄哲理于咏物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后四句。诗人借景物抒发情怀,开朗达观,表现出愈挫愈坚,积极进取的精神,揭示了新陈代谢之理。这首诗诗情跌宕,寓意深远,沉郁的意境中又显出豪迈之风。

5.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这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梅雪争春,不肯服输,于是诗人放下笔,细细评判,诗人认为梅雪均佳,各具所长。不仅梅雪如此,每一种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也是如此。这首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宋代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人借助方塘,形像的抒写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首诗讲的是学习要注意方法,防止思想僵化,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取新的知识,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才能豁然开朗,融会贯通。这首诗形象新颖,情趣盎然,因为富于启发而历久弥新。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实,看待自己,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全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精警简括,逸趣

横生,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荷塘初夏的优美图画:泉水悄无声响的细细穿流,倒影在水里的树荫一片晴柔;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细角,一只敏锐的蜻蜓就发现了,早早立在它的上头。这首诗很有情趣,卓立小荷上的眼光敏锐的蜻蜓,就像特写镜头一样,为全诗点上了眼睛。小诗富含哲理,启发人们应该敏锐的发现新生事物。

9.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琴诗》。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范文六:分析现代诗之诗歌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阅读目标】

1.联系创作背景,对现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简要评价,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2.通过赏析现代诗歌中感人的形象,说出自己的个性体验,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哲理。3.通过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概念阐释】

分析现代诗歌中蕴涵的深刻哲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诗歌具有浓烈的抒情性。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表达的感情比一般作品更浓烈,或用形象的语言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具体的景物描绘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一些诗歌的哲理是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哲理,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哲理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哲理。

2.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哲理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哲理都必须准确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3.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深刻哲理的表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了诗歌语言凝练含蓄,含义丰富深刻的特点。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有助于领悟诗歌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阅读指导】

整体上,把握现代诗歌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初步感知诗的哲理。

2.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感悟形象所蕴涵的深层意义。

3.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抓住关键词语,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深入领悟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具体解题时,还需注意:

1.现代诗歌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更多的是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等,阅读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明确修辞手

法(或象征)的真实内涵,并且应注意避免形象的实际所指带来的误解。因此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等相关信息,准确地提炼出诗歌的深刻哲理。

2.依据题干,细读原诗,综合思考,防止片面。有些考查诗歌哲理的理解类考题,答题时,同学们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解答。

3.细看搭配,明确需要,注意表达符合语境。现代诗同样讲究语言的锤炼。所以遇到考查诗歌哲理的题目,既要看词语的搭配,又要看表现手法的需要,同学们还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

【即学即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选自《梦家诗集》)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

内容。

2.第一节中“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出现“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一句?

4.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泥土

□鲁 藜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选自《鲁藜诗选》)

1.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

哲理?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首哲理诗的感想。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航海

□绿 原

人活着,像航海。

你的恨,你的风暴;

你的爱,你的云彩。

(选自《人之诗》)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2.这首诗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积聚恨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3.诗人想通过这首哲理诗给读者怎样的劝告?谈谈你的理解。【阅读目标】

1.联系创作背景,对现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简要评价,理解诗歌所蕴涵的哲理。2.通过赏析现代诗歌中感人的形象,说出自己的个性体验,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哲理。3.通过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概念阐释】

分析现代诗歌中蕴涵的深刻哲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诗歌具有浓烈的抒情性。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表达的感情比一般作品更浓烈,或用形象的语言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具体的景物描绘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一些诗歌的哲理是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哲理,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哲理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哲理。

2.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哲理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哲理都必须准确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3.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深刻哲理的表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了诗歌语言凝练含蓄,含义丰富深刻的特点。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有助于领悟诗歌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阅读指导】

整体上,把握现代诗歌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初步感知诗的哲理。

2.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感悟形象所蕴涵的深层意义。

3.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抓住关键词语,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深入领悟诗歌所蕴涵的哲理。

具体解题时,还需注意:

1.现代诗歌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更多的是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等,阅读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明确修辞手

法(或象征)的真实内涵,并且应注意避免形象的实际所指带来的误解。因此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等相关信息,准确地提炼出诗歌的深刻哲理。

2.依据题干,细读原诗,综合思考,防止片面。有些考查诗歌哲理的理解类考题,答题时,同学们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解答。

3.细看搭配,明确需要,注意表达符合语境。现代诗同样讲究语言的锤炼。所以遇到考查诗歌哲理的题目,既要看词语的搭配,又要看表现手法的需要,同学们还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

【即学即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选自《梦家诗集》)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

内容。

2.第一节中“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相关文章

  • 古代哲理诗

    一般世人推崇唐诗,贬低宋诗,倒是诗论界的共识最为评价公道:唐宋诗在总体上的差别——在情理各有侧重上,唐重情,宋重理...

  • 古代哲理诗赏析

    萤火(清)赵执信 和雨还穿户,经风怱过墙。 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

  • 古代哲理诗(绝句)捡释

    古代哲理诗(绝句)捡释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仕...

  • 古代哲理笑话

    古代10个哲理笑话,有理有趣有深意…… 01 一个秀才走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和尚。 秀才想让和尚出丑,故意对和尚说:...

  • 恍兮惚兮读《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老聃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多年前读...

  • 哲理

    哲理诗是我国古代诗歌海洋里的一颗明珠,它语言质朴,论理情彩,描写形象,设喻巧妙,所揭示的道理深刻久运,因而备受人们...

  • 诗~哲理

    孤单是什么?孤单是一剂良药,可以让你忘记伤痛! 寂寞是什么?寂寞是时光相机,记录你每分每秒的忧愁! 孤独久了会上瘾...

  • 哲理诗

    哲学就是人们对世间万物的理性的研究与思考。哲学看似大而无用,其实不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左右着我们每个人的一言...

  • 哲理诗

    青春 迷惘 沉醉 生殖 就在这凡尘俗世 老人一再告诫说 接地气 妻子 仙子 票子 增值 似乎已无计可施 却逐步凝练...

  • 哲理诗

    无我方能有我, 有我还要忘我。 有我无我忘我, 无须那么执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哲理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aa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