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论龙场悟道

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论龙场悟道

作者: 胡畅舟 | 来源:发表于2023-02-17 15:10 被阅读0次

    阳明因为得罪大太监刘瑾所以被贬到贵州龙场,这里的环境很艰苦,那么在这里,他会遭遇到哪些问题呢?而在这段时间内,阳明迎来了他这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转向,那么在这里他悟出了什么呢?

    首先,龙场的生活环境并不好,这其中最明显的有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里的虫子和野兽很多,很危险。第二是这里疾病多,比如疟疾。很多从外面来的人都死于疾病。第三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阳明认为这些人像鸟叫。而且当地基础措施很差,大部分人都住在山洞里,而阳明只能自己搭住的地方。

    可是,这些并不是王阳明所遭受到的问题,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不在乎生死,和外在的荣辱。而他所遭遇到的问题是他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因为在刚开始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一方上疏时,他已经报了必死的决心,决定舍身取义。但是他没死,这反而让他不知道怎么实现自己的价值,不知道该怎么用自己的能力改变世界,所以他不知道自己活着该干什么。这个问题是很严肃的,如果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就活着,就是行尸走肉。

    而在后来,跟随他来的人都生病了,阳明给他们烧水做饭,还用故事和歌声逗他们开心。

    而正是在这些天里,阳明突然顿悟了自己活着的意义。如果按照朱熹的说法,圣人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但是圣人并没有说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那么王阳明所处的就是绝境。很多事情圣人没有说过,但是王阳明做了,他并没有绝望,而是尽自己的力量使大家可以过得更好。他发现所有的道理都是人想的,人可以做,而人做的这些选择都是心做出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阳明做出这些选择也是心的选择。圣人也是人,第一个做出这种选择的圣人也是由心而发。所以,这些是内在的力量,而不是外在的人所给予我们的。王阳明的道朱熹本质上的不同是,第一,朱熹的“理”在外,而心中是本来有杂念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外在的理进入心中,摒弃杂念。但王阳明说,理是心中的,而我们要做的擦亮心中,领会天道。第二,王阳明的想要悟出天道是由心而发,是因为想要改变世界所以才想悟出天道。但如果在朱熹那里,这种就是外在所告诉我们的。

    所以王阳明以后的道路这是他所说的“心即理”,“吾性自足”,也就是在心中创造,这些路不是别人规定的,而是心做出正确的选择。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王阳明传承了孔子和孟子的观点。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那么王阳明此前所有的经历与龙场悟道有什么关系呢?之前的“五溺”使他有丰富的经验和探索。流放给了他悟道的环境,让他在绝境中思考。与朱熹的观点的不断碰撞使他的观点越来越明确。

    而在王阳明38岁时,他依然在贵阳,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学者。而他碰到了席元山,席元山问他陆九渊和朱熹的不同,而王阳明回答他的是自己所悟的道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朱熹的学问是理学,最后的目标也是成为圣贤,但是是通过不断的求学为道。

    陆九渊的学问是心学,是遵从德性,而王阳明则是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行了拔高。

    而在后来,经过不断的对话,席元山同意了王阳明的道理。带领着他的门人来向王阳明拜师。

    而在此时,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但他并不是此时才悟出这个道理,其实,他的这个观点和心即理是一样的。因为在心即理中本来就含有知和行两方面。只是知行合一是又强调了一遍。

    而对于我而言,在由心而发的方面,也就是在动力的地方,对于我而言并没有很大的问题,因为虽然很多时候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有动力干这些事儿,但或许就是因为生命本身向上的特点。可是,或许我不明确该怎样利用这股向上的力量,然后也并没有真知,所以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论龙场悟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am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