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分析正面典型探春,探春诨名“玫瑰花”,玫瑰,又红又香人见人爱。还有些刺扎手,但这尖刺不仅不让人讨厌,反而更让人心生敬畏,不敢轻举妄动。
长得美、人缘好、有才华、能当家、懂礼节、有主见……探春几乎没有缺点,除了封建社会的“嫡庶观”,她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完美人设。
这样的探春究竟是怎样炼成的?还从她的原生家庭说起。
探春的父亲是贾政,但贾政在探春生命里的作用与元春不同,元春的成长过程中贾政很可能是缺席的,因为王夫人的控制欲和强势,她很可能会死死地把控自己的子女(对宝玉的管制和贾珠之死),在对女儿的教育上可能更甚,元春当是个乖乖的“妈宝女”,与父亲的关系非常疏远。
但是赵姨娘不同,赵姨娘身份低微,但却更受贾政宠爱,贾政在王夫人面前备受约缚,大约只有在赵姨娘跟前才能享受到男欢女爱。赵姨娘对贾政是仰望的、崇敬的,所以她的女儿与贾政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贾政的风流儒雅从而影响了探春(贾政其实也很叛逆,以后再说)。
而母亲赵姨娘更可说道,大部分人都看到了赵姨娘带给探春的负面影响,很少人能看到赵姨娘的正面影响。赵姨娘是个又蠢又坏的女人,但她大胆泼辣心直口快是个真性情的人,与王夫人的冷漠阴寒形成鲜明对比。
探春不爱赵姨娘吗?当然不是。
赵姨娘的弟弟过世后就赏钱问题与探春大闹了一场,探春说王子腾才是她舅舅,两人大吵一架,探春气得直哭,是对母亲的不体面不自重的警醒与规劝。
当赵姨娘与小戏子厮打在一起时,探春过来将赵姨娘好一通训,讲得头头是道,很有喜感——
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玩意儿,喜欢呢,和她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她。便她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她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她,她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账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
仿佛探春是知书达礼的母亲,而赵姨娘是个到处惹事的熊孩子,探春需要处处周旋(与所有人搞关系,与王夫人亲善),想尽办法为赵姨娘争脸面,但赵姨娘却各种扶不上墙。
探春对赵姨娘的爱有种“为之计深远”的苦心,打心眼里看不起她,也打心眼里希望她能过得好。
那么,赵姨娘爱探春吗?当然爱,而且爱得很深,虽然赵姨娘平日作天作地,但在探春远嫁之际哭得最心碎的就是她,87版电视剧里那一幕赵姨娘的表现入木三分,我想书中呈现的话当也是如此。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中国人向来内敛,不善于表达情感,父母与儿女间的感情交流往往以“打骂”的形式呈现,有个段子说中国父母典型道歉方式不是“对不起”而是“吃饭吧”,典型的关怀方式不是“我爱你”而是“多吃点”。
而赵姨娘与探春的学识、人品、身份间巨大的差距更导致她们无法温情脉脉,只能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情感。
赵姨娘与探春是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女,相爱相杀意味着情感的流动。
与父母的情感交流,这是“四春”中唯有探春所具备的条件,这也是成就探春的最关键因素。
这里还需拿探春与贾环对比一下,同是贾政和赵姨娘的孩子,为什么探春和贾环又天差地别呢?
首先是性别,贾政已有了两个儿子,贾珠和宝玉,珠玉在前,对于贾环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爱了。元春进了宫,贾政膝下只探春一个女儿,探春又那样聪明可爱,贾政怎能不爱。
从赵姨娘方面看,贾环是她唯一的儿子,是她荣华富贵的终身依靠,她对贾环的控制欲一定是非常强的(常年把贾环拴在跟前,经常教训贾环),所以贾环是个“妈宝男”,性格形成深受赵姨娘的影响,但又因为赵姨娘强势,反而更软弱,所以愈发猥琐。
而探春则从小养在贾母身边,贾母是什么神仙老奶奶不需多说吧,再加上宝玉等人的影响,探春最终摆脱了赵姨娘的阴影。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自己。
前面说过人生的两种轮回,一是因为对A不满,于是走向-A,因为对-A不满,于是又走向A。另一种则是,因为没有得到A或失去了A,所以不断执着地寻求A。
探春就因为对庶出身份的不满,对母亲粗鄙愚蠢的不满,而努力追求千金小姐的自尊自重,又自强不息学得十八般武艺,最终成就了大气明艳生机盎然的探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