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群体不是理性的”。如此说来,西方世界推崇的程序正确和我们的结果正确就值得仔细探讨了。
如果群体有性别,我觉得是她不是他。
正文:
1.群体有一个心理基础,也就是共同的情绪。群体不同于个人,表达观点时可以由群体承担责任而不是个人,同时情绪可以迅速传染,所以群体没有理性——仅仅是情绪驱动。如此看来,群体的理性远远弱于个人,但是行动力却强于个人。
2.群体的情绪,容易急躁、冲动和善变,同时很容易受到干扰,群体情绪容易夸张,容易偏执,行动力很强。而且很重要的一点,群体不讲道德。
3.群体的观点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基本观点,相当于群体存在的共识,不容易改变。第二种是善变的观点,很可能某种观点成为一种情绪,就影响了原有的观点。群体不具备推理能力,喜欢把不同的事物相同化,喜欢具体事务普遍化。由于推理能力缺失,群体的想象力丰富,事件的发生方式比其本身更有影响力。
4.群体由于情感简单、偏执又盲从,所以有宗教特质。
5.群体的意见形成有两个因素,第一个途径是间接因素,包括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作者认为经验比教育重要)等。其实就是量变。
6.直接因素。形象、词语、口号等,或者幻觉、经验、理性等。其实就是质变。
7.群体的领袖信念坚定,充满活力,拥有先天的或者个人后天的名望。他们对群体做出暗示,树立榜样,同时依靠断言、重复和传染的方法,去影响群体。
8.群体的观点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信仰类,很难改变。另一个是短暂的观念,一般短暂的观念经常变换,但是都带有信仰的印记。
9.群体分为同质群体和异质群体。接着,作者举了犯罪群体、陪审团群体、选民群体、议会群体的例子,佐证群体成员个人的素质和群体的总体特点无关。也就是说,所有群体都有作者发现的特点。
接着,我写一些本书的不足。
这本书毕竟历史悠久,受时代限制。比如作者认为经验的积累比教育的学习更重要——教育使人脱离实际,不掌握技术,一旦进入社会会无所适从。教育使得年轻人只会死记硬背,个人的主动性和判断力很少。因为当时还没有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大多来自工程师的经验,比如瓦特的蒸汽机。很明显,法国的这种依靠经验的方式造成其错过了第二次科技革命,而以后的科技革命都是依靠知识、实验等。在当下,更是如此。其实经验就是感性认识,实践中我们会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也就是经验变成真理。学习就是一种实践,一种高效率的间接实践。所以,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对作者这一段的论述表示有共鸣,我很奇怪。
作者指出,制度不能左右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