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认知天性》这本书,虽然还没有看完,但刷新了我许多认知,虽然有些观点暂时还无法接受。
比如文中里提到学习并不是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个地方才学得好,也并不是花费的时间越多记得越牢,这有些颠覆我的认知。
文中多次举例说明与集中练习相比,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种提炼技能。
还有说到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在这里我就很不能理解与接受,因为我感觉我的读书时代学习都挺吃力的,就没觉得学习很轻松过,但这并没有让我记住什么。
文中说到的有些观点让我觉得解释的很合理,而自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
比如“反复阅读有三大不足: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
随着对所阅读的文本越发熟悉,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花好几个小时反复阅读,看起来是很刻苦,但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
真的就很对,当我对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英语句子读的很熟很熟的时候,我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这篇文章或者句子对我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考试还是一个不会。
就很奇怪,为何明明我觉得自己都懂了,但又都不会。
其实想想确实只是一种错觉和假象,我若是每节课都把课后练习题都试一遍,或许提前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我试过课后题,但觉得不会又和自己的幻觉相违背,所以我就放弃了。
“在初次阅读过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是有意义的;但是连续多次阅读只是空耗时间,好处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浪费了时间,错过了耗时更少且更有效的方法。”
关于上面这一点说的也非常对,我已经连续两周在背英语句子了,为了怕忘记,我在每次开始学习新句子之前就会不停的复习旧的句子。
按理说旧的句子我已经连续复习了很多遍,但发现还是总是忘记。
反而我睡前躺床上偶尔想起了的句子,到第二天都还记得。
在我们惯有的思维里已经习惯了复习复习再复习,感觉复习的次数决定了我们记得牢固程度。
书中说并非如此,这些只会让我们产生暂时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很熟悉而已,时间一长还是会养,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记忆程度与重复次数无关。
通过这本书我也也知道了“合意困难”这个概念,即某件事物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得就越扎实。换言之,关于一件事情你忘记的越多,重新学习就更为有效,能更好地形成永久性的知识。
因为怕忘记,所以每次学习新句子之前都会去把之前的句子都复习一遍,按书中的说法的来讲是不正确的,这样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只能获得短暂的成功。
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它遗忘,然后通过提取抽查,信息检索,实在记不起来的再去翻书巩固,这样会记得更牢固。
嗯,不断学习,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就很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