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 濒临 履盖
前天,仿佛又像是昨天,我又去了一趟县城,去了之后却像瞎猫一样时不时停下来,不知在哪里可以多玩一会儿。
新中医院从老城区迁出来,座落在城南郊外,据说花了两个亿的造价呢,从一些视频里看到一大片医院新大楼很是雄伟漂亮,从那街口经过时想去又犹豫了一下,医院嘛再豪华也就那样,无非门诊部,住院部,小花园,停车场,没去也知道是什么样子。往前走几步,是禅寺公园,去年在那凉亭里坐了几十回,也没啥好玩的。如果是大热天,毫无疑问又要去那里休息一会儿。到了西河桥头,如果跨过去,就直达一里外的高铁站,高铁站外围去过多次,主要是广场,也没新鲜感。以前总很想去那售票大厅里玩玩,可是去那里一进门就要出示身份证,想进去不行,我身份证从来不随身带。接着沿西河大道北上,河水清澈,河边,也就是大道的坡下景观树和花花草草生气盎然,一些绿化工人在那里修修剪剪。望着沿河两岸和城中的无数高楼,没有欣喜,只有忧虑,这些房子住得下半个县的人,可是乡下人长年住这里,几十里丶上百里外的田地怎么种?所以这里楼宇的空置率有多高可想而知,很是浪费。
最后还是去了县图书馆,再不用查核酸丶戴口罩,朝门卫点下头,笔直走过大厅,上到二楼阅览室。还不错,几十张桌子快坐满了。拿来几本某大师的散文集,以前只看过他几篇文章,今天我得认真地研读一下。
看了他的那本中的第一篇《,,,,,,,长寿》,还有一篇关于都江堰的。《,,,长寿》这文有26页,大约一万多字,看了一半,后面只看了下小标题就算了。感觉这不是一篇真正的散文,类似政论文,偏向于学术研究的,没有我所喜欢的描写喜怒哀乐的情节,光是大道理,很多空泛的抒情。实打实说,《,,,长寿》这文篇幅太长,论证过程很是复杂,至少要读3遍才能真正领会,读一遍是不够的。
首先,文化怎么可以说有长寿夭寿之分?即使是长寿,也是一种自然过程,也没啥了不起。以我的理解,地球上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文化,自古以来数千年里,除了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状态,文化传承的确比较完整;可是其他国家尽管相对地域狭小,但那里世世代代也总有人居住,有人就有文化,他们的文化应该也没中断,也就不能说他们的文化可以谓之“夭寿”。我印象中起码印度这国家的文化也没中断,它们几千年也一直是大一统状态,很少有裂国的历史。其中,他们的佛教文化一直名扬世界。即使是裂国,动乱,也是一种文化形式,虽然比较惨烈,但这是整个社会各种势力的剧烈碰撞,而且是人性的充分释放。乱世出英雄,而且最能摧生出文学巨著,如《三国演义》就是。裂国,动乱,不代表文化中断和停止。
只能说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文化历史在世界范围内是更为辉煌一些。中国文化辉煌伟大具体体现在哪里?以文学这一块来说,从甲骨文丶仓硕造字开始,到《诗经》,《山海经》,屈原,老子,孔子,孟子,司马迁写《史记》,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四大名著,等等,都极具代表性。文学之外,孙子兵法,中医学,伤寒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四大发明,等等,也很了得。各地风土人情,历代大规模战争的过程,从宫廷到地方的统治模式,各行各业的生存状态,这些都是文化。衣食住行,也是文化。不能把文化局限于文学。所以我对把文化分为长寿与否之说不好理解,说中国文化一直比较丰富比较发达这我同意,但比较发达都是明摆的事,也无须论证。
卢梭的《忏悔录》,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一千零一夜》,《唐吉诃德》,这些西方人的语言风格我更喜欢,他们的语言似乎更优美,更生动,更精确,很羡慕却又学不来。总记得,海明威的诺奖答谢词,比xx的答谢词有味得多,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文学才能里存在缺陷,永远缺少那种骨子里的优雅。《,,,长寿》的文句也缺少点优美性,通篇在做研究报告的味道。
我还发现那大师的一篇序言里的第一句是个病句~大意是“我的这篇文章在中国大陆丶香港丶台湾和中学教材里”,句中“和”应该是“的”,才对。这可能是印刷弄错了。
都江堰那篇文章,对这著名工程的主持人李冰的功勋太过浮夸了,仿佛这伟大工程是李冰一个人建成的。其实任何大工程,设计施工者是一个庞大的团队,这不同于一项伟大定理的发现,伟大发明的设计制造,后者凭着少数人甚至是一个人的天才就够了。实打实说,都江堰的建造不需要天才级的智慧,一道山梁的一边是一条滔滔不息的河流,山梁的另一边是纵横几百里的一马平川,想把这座山梁打通引水灌溉,是自然而然的事,决不止李冰一个人有这想法丶有这决心。该文一本正经地说,不是李冰,就没有都江堰,就没有成都平原,更没有如今的成都市,而且没有这千千万万的优秀的四川人,就没有天府之国的存在,就没有蜀国及后来的丰富而曲折历史,也就没有当年大军出川奋勇抗战,自然我们也就很可能永远成为了亡国奴,,,仿佛一座都江堰挽救了整个中华民族。
这种推论,我觉得甚是可笑,不值一驳。
~哎,我这人如今怎么养成了老爱挑刺的毛病,大师的粉丝们看了我这狗屁作文恐怕要吐我一脸唾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