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讨论,支撑我们生活的动力是什么。
我想了一下,大概我生活的动力就是:责任、自律、惯性和一点儿侥幸心理。
人有很多身份,子女,妻子或丈夫,父母,职员,下属,领导,合作伙伴,朋友等等。
每一种身份,都代表着一种应尽的责任,是限制自由束缚,也是保护的安全绳。
有时候生活让我觉得太难过,感觉日子都快要过不下去了,想想远在家乡的父母,我还没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还有真诚关心我的朋友们,也还没能回应他们的期待,就会觉得,自己还是要坚持下去,哪怕得咬咬牙,哪怕会有点痛苦。
间歇的自律,我还是有的。
我的生活总是在自我放纵和自律之间来回滑动,给自己定好计划,通常能严格执行一段时间,但时间一久,难免就会松懈。
然后看着颓废的自己,又觉得不能这样下去,制定新的计划,从头再来。
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往复。
以前我觉得这样不好,也很沮丧,后来想明白了,间歇地努力,也比直接躺平要强,只要能让自律的时间久一点,往复的次数少一点,就是在进步了。
关于惯性,就是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也不想改了。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人提问,说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因为我从一出生开始就活着,也没觉得有啥特别不好,不方便,或者想改变的,就觉得也还行,能凑活,索性就一直这样了。
朋友问我什么叫侥幸心理。
我说就像是买彩票,虽然你知道能中的几率很小很小,但你还是会希望自己能中奖。
生活也是。
其实到了这个人生阶段,不能说一眼看到头的,但是大概的路数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没有大富大贵的可能性,而且我恐怕也很难活成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
但是啊,我还是希望有一丝的可能性,让人生产生一些积极的改变,经济更富裕一点,生活更有趣一点,这也是我到现在还没有放弃,想认真生活的理由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