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这件事,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生产故事。但围绕怀孕和生产所建立的公共体系和社会大环境,我想还是是可以浅显的分享一下的。
16年四月,经历了平静安逸的十月怀胎后,我在丹麦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激动之余,更有很多异国生产的感悟。汲取几个关键点分享给大家。
免费,免费全都免费!
产检免费,B超免费,生产培训课程免费,生孩子免费,生完住院免费,住院期间餐食免费,宝宝体检免费,宝宝有黄疸住院光疗免费,月子期间护士定期家访免费…总之所有孕产相关的医费,药费,服务费,统统免!从头到尾我没碰过一次钱包。
孕妇满大街,到医院全不见
丹麦在16年夏天迎来了07年金融危机以后的首次婴儿潮。一上街,到处是孕妇。然而到医院产检却几乎不用排队?!其实丹麦的大部分公共服务都无需排队。人口少是一方面原因,预约体系的建立更有效缓解了人流。
不过最让我感慨的是,生孩子当天,我因宫缩阵痛明显来到国家医院待产。妇产科居然空空如野!走廊上只有一两个产妇捂着肚子安静等待分配产房。四周极度安静,完全听不到嚎叫的声音。整个场面之平静祥和完全出乎我意料。何况这里的床位并不多,而且没有待产和生产的区别,都在一张床上。如图
作者私人照片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围观。私密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我当时还带上了音乐,自家的抱枕,瑜伽毯,甚至香薰蜡烛…只要能让你减轻疼痛的,随你怎么玩儿。
之所以可以让生产的过程躲开嘈杂的人流,一方面因为丹麦各医院的医疗水平(仅就生孩子而言,疑难杂症除外)和就医环境差别不大。不会出现所有人只往一家“好”医院跑的情况。另一方面,丹麦的生产医院都是按产妇的住址就近分配的。离家近,所以生产前也淡定些,确定自己快生了,才前往医院。很少有人提前几天就住进医院的。床位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利用。
母乳,母乳,必须母乳!
丹麦,相信其他北欧国家也是,是非常非常看重母乳喂养的。不到万不得已,妈妈们都不会给宝宝喂奶粉。尽管市场上的配方奶产品已经方便到不用冲调,不用加热,像饮料一样倒出来就可以直接给宝宝喝的地步。
当初我的宝宝有母乳性黄疸,胆红素值居高不下,脸和眼睛都是黄的。只要停母乳几天,症状就可以马上缓解。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医生还是义正严辞的让我坚持母乳,通过光疗来助排胆红素。
宝宝一出生,护士第一件事就是擦干宝宝放到妈妈胸前吸吮初乳。生产完没有异常情况的产妇就被转移到“产妇酒店”(Barselshotel)。这里没有医生,只有产婆护士。而她们的工作就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教新妈妈如何喂奶,新爸爸如何换尿布…每个家庭有独立的房间,房间里的挂画都是关于母乳的。厕所两家人共用。
Barselshotel 如何正确地建立母乳喂养循环其实,母乳的普遍推广不仅是妈妈自身的坚持,更有赖于一整套孕产福利体系的扶持和良好基础设施的辅助。比如从孩子出生的一刻起,丹麦医院就创造了无论任何情况都不会母婴分离的设施条件。即使是接受光照治疗的宝宝,也是和妈妈同处一室的。再加之长达一年的产假、护士定期家访跟踪宝宝成长并指导哺乳、公共场所母婴室的普及、社会大环境对哺乳母亲的包容等等良好条件的许可,让大部分的宝宝都喝上了妈妈的母乳。
不过,丹麦的奶粉商才不愁没钱赚呢,生产的奶粉,大批大批的都销往国内了。哎……
当然在北欧生孩子养孩子也不都是完美的。“精彩”故事以后再慢慢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