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学习能力的强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质量。
那么,若想知晓自己学习能力是强或弱,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作判断:
第一个阶段: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授的技能。
“万丈高楼平地起”,手把手教授技能的这个阶段,是最初级的阶段,即,打基础的阶段。
比方说“学写字”这件事,一定是一项需要手把手教的技能,教授怎么握笔,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如何配合,坐姿又应该怎样……?这些都是要学写字的人边学边思考的。
而通过动脑子思考很快就能学会。
可事实确是,这世界上还有半数人,即便有人手把手地教,也学不会做不好,只因为他们不爱动脑子。
在小事上都不动脑子,在大事上就更不用提了。
再试想一下,如果学什么技能都要手把手地教,那得多累,既连累别人也辛苦自己。
因此,在初级阶段就要学会动脑,把要学的学会,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后你才能有大幅度的进步。
第二个阶段: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学会书本上教授的技能,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去旅行,一切都要靠自己,是考验学习能力的地方。
说个我自己选书的心得吧!
因为对纸质书很是偏爱,所以就特别喜欢买书。看到网上有人推荐书或者书单,以及看过买家一致好评的情况下,我基本都会购买。但是,买回家才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想看的,全都无一例外的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直到后来,买了一些课程,加入到了付费社群学习,看了老师们推荐的几本书之后,才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选书一定要选自己最需要的,因为你需要,它才会对你有用,可有可无的坚决pass掉。
因此,能否甄别书籍或教程质量的优劣,能否在实践中运用书籍或教程所传授的知识,考验的就是学习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到达第三个阶段,你也就走向了卓越。因为你不仅能学会没有人能手把手教你的东西,你更能学会连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可是,这个阶段却是真真的难。
首先你要有一个清晰又明确的目标,确定自己有极强烈的欲望去搞定这项技能;学习最少必要知识,清楚这件事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并立马践行;通过刻意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不断的更新、整理、反思和总结,让新技能新概念在脑子里形成清晰的组织、关联与系统化,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必须明白的是:逻辑严谨、思考缜密、深入研究,这一切美好的思想,只能靠自己实现,只能完全由自己操作。
自己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恰恰是判断能否进入第三个阶段的重要依据。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作决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的路自己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