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周五作业
在安静的时刻,听完今天的分享,我关上手机的时候陷入深思,原来看到孩子的需要这么重要。
这令我想起最近和孩子发生的一次冲突。
闭上眼睛去回想一下那个场景里面,孩子的声音,孩子的表情,以及你的声音。
请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说出来:我感到······这样的感觉告诉我·······我需要的是·······
用我看见······可能他感到······或许他需要········写出你的答案
在安静的时刻,听完今天的分享,我关上手机的时候陷入深思,原来看到孩子的需要这么重要。
这令我想起最近和孩子发生的一次冲突·····
昨天,阴雨连绵,下雨的时候心情容易低落,加上连续的头疼、嗓子犹如破锣般嘶哑地一遍一遍重复着作业、注意事项······不时维持整体秩序、提示喝水时间、加餐晚餐同学做好准备,并逐一提示接下来要做什么了。繁忙中,看到孩子们今天的坐姿格外端正、作业进程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心里多少有些安慰。就在这个时候,教室里,一个声音划破维持下的安静······
“我就要和大树一桌。”顺顺大喊着,随即,所有的目光投向那里。我赶紧过去,告诉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不,我不回去,我就要和大树坐在一起,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只是想和大朋友在一桌,这点要求都不被满足,大人真是挺无理,越不让我越闹腾)
“我知道大树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很喜欢他,同时现在是作业时间,我们需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肯定孩子的需要,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想法。
(你知道还是不让我和大树在一桌,不过此时的话我心里还说服一些,不过要写作业了,我又开始烦躁起来了)
顺顺依旧大喊,我所说的一切他完全不理会。看到因为我的离开,我负责的作业区孩子们开始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刘老师走过来,告诉顺顺如果不和我回到我们这面,就独自坐在一桌。
我无奈地回到我的作业区,稍作安静的顺顺开始大喊,什么作业,我最讨厌写这样的作业,我不会。音量盖过了所有的声音,喊叫着,愤怒着,刘老师走了过去,提示孩子如何去写,试着在草稿纸上写出自己的感想。顺顺直接写在作业本上,遇见不会的字,又一轮大吼大叫。
(我只想要被关注,我需要老师在我身边,老师怎么总是不过来,我只好大吵大闹,我也是需要你们帮助的,你们越不帮助我越吵闹)
时间关系,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要保障所有的孩子顺利完成作业,给到每个孩子的关注都有限,有问题举手,我们会随时过去,顺顺不停的吼叫,我们不停地去过去,头十二个大了·····这样的情况一天有一天重复着。
写完一项作业,提到今天发的家庭作业小卷,孩子又一次找不出来,我也在文件袋里翻了一遍,也还是没有找到。他认为作业写完了,开始四处挑逗别的孩子。
(我只是想找到孩子们陪我,我需要朋友,需要关注)
我忙完了,可以一对一去帮助到顺顺了,顺顺拿出作业本,又一轮暴风雨来了:我最不喜欢写这破作业,我最不会写了,边说边捶打桌子,并开始对着我大叫。我就不改了,我写得挺好的。
(好不容易玩一会,就又来烦我,玩一会怎么这面难,我的自由总是被限制,我表达方式只有哭喊,别的我也不会呀)
我的怒火被点燃后,撕下了孩子认为不需要改动的作业。
顺顺的愤怒一下子被引爆了,敲打、踢踹桌子,并举起来抛到地上。吓傻了在坐的家长和孩子们。
(我好不容易写的作业,凭什么被撕毁,我要和你们拼命,我不受你们关注,你们不喜欢我,我要和你们对抗到底)
门铃响了,顺顺爸爸来了,他的怒气全无,只剩下无限的委屈。我还原了情节,接下来我把自己想成顺顺,回到每个情节里,感受他的感受。
(爸爸是唯一一个能够接纳我的人,我看到他,所有的火气都没有了)
我看到你的情绪来了,你开始大吵大闹,因为不能和大树坐在一起,同时老师让你先在草稿纸上把想说的话写出来。你感觉到你的要求被忽视,觉得老师不关注你,不能时刻围绕在你身边。或许你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看见你内心被需要的那部分,需要我们给予到你的及时关注,给到你这份被赞许、被认同、被关注的需要。
你只是用你会的方式表达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在你学会正确的表达之前,我先看到你内心最期待得到的认可、关注、满足·····
我知道,你内心非常喜欢我们,你单纯、善良、简单、活泼,你只是一个没有学会正确表达需求的小小孩,我也会带着今天我份觉察,走到接下来的相处模式里。
今天作业:
今天是周六,邀请你回想一下,本周学习,对于你来说,最棒的事情是什么,让你感觉心情如何?身体想要怎么动?如果可以写,字数不限。
用糖糖的一句话,感觉果妈这次来真格的了。我特别喜欢这样共读的方式,尽管,没能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对于我来说,最棒的体验是在这几天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内心深处的一份融合,闲暇时间,我会学习一些心理学,加上最近的正面管教认证班,有了一些理论上的积淀,再读《亲子沟通密码》很多理念能够追本溯源,同时也能有各领域知识结构的在此融合,这份通畅的交融,让自己对本书的理解更加深刻。
心情很好,本书比起很多学术书工具书更加接地气,读起来轻松,理深话浅易践行,学习这么多,光懂不用,毫无用处,这本书,就是非常好的指南型书籍,真正走进生活、解决困惑的一本好书。
沟通不光仅仅是语言,阅读,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柔软,越来越习惯用肢体语言,传递我们的爱意。天底下,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既然爱,让我们好好学习这份爱的方式,放弃沿用至今的爱的表达,放弃毫无意义的表达,让沟通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爱的桥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