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时光如戏!
往事经历了风吹,依旧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不记得小时候有多少作业,总是放学后和同伴一起赶着羊群,去窑厂放羊。当时这个地方已被挖空,不再生产砖瓦,到处是野草。
那里有个很大的烟囱,十来个人才能抱过来。那便是我们见过最大的建筑物。并且大点的孩子,还有根有据说出其中的妖魔鬼怪。不管是否真实,总是听的津津有味,听多少遍,不厌其烦!
羊群是自由的,不用我们看守,随便去吃自己的野餐。我们闲下来,就用草编织帽子,鞭子。有时还在空旷的地方,用硬一点的木棍挖坑烧东西吃。
要说我们饿吗?不饿,就是闲的没事,像做游戏一样,打发一下时间。于是随便找些红薯,红萝卜,花生等,用小木棒撑起来,把这些生的食物放到木棒上,在坑的底部放上极易点着火的干草。经过烟熏火燎,总是把东西烤黑了,至于熟还是不熟,那倒不必太在意。反正吃起来觉得很美味。
每次,我们都会搞出新花样。用草编绳子,也是我们儿时的重要活动。有负责找合适的草源的,有负责编绳子的。编好之后,在崎岖不平的路上,比赛跳绳,一个个跳的欢。不像现在,十来岁都不会跳绳。
那时,种红薯的比较多,我们就拽红薯秧子做跳绳,做耳坠,项链,手链。因为也没别的玩具,大家就地取材,玩的热火朝天。
周末,我们三五成群,拿上铲子,编织袋,到地里割草。因为家家喂羊,喂猪。所以每到春天,麦长到尺把高时,下午放学时,太阳还高着呢,我们就骑上自行车去割草。那时从来不感到累,六七岁,七八岁的孩子都能骑着带大梁的自行车,载着一袋子,甚至两袋子草,在路上游刃有余地来回穿梭。真是惬意极了。
那个年代,学习似乎不是最重要的事。一到农忙,就放假帮大人干活。记得收麦子时,家长总是鼓励我们多干活,买个二分钱的雪糕,其实就是水加糖精冻成的冰棍儿。那变成了孩子们最得意的奖品。水果哪里买的到,最多就是麦黄杏。
看看现在大鱼大肉,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就那也不自在!想想以前,仿佛是演戏一样!但却让人难以忘怀。
岁月悠悠,时光不倒流,把握当下,让当下成为将来美的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