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经历过SARS的孩子,虽然那场战役离自己很遥远,但是依稀记得当时老师在门口挨个检查的模样。
后来看了柴静《看见》一书中对SARS的回顾和后续的报道,才深刻意识到,其实那场灾难离我那么近。
17年后的今天,又一场冠状病毒灾难来袭,我们依然猝不及防。
请允许我把它称作灾难。
23日凌晨武汉宣布封城!
我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力一些能做的事情。
网络上充斥着这场灾难和战役的各种消息。
一边是钟南山为首的医护人员逆行向前。
一边是恐慌的人群抢购口罩,逃离灾区。
一边是父母们不听劝,不肯戴口罩出门。
我非常感谢医生,我身边也有很多医生朋友,我敬佩他们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此事另提不表。
我也非常同情身处灾区的人们,因为没有人希望这样的灾难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不负责任的逃离不在此列。
我今天想说的是,那些不听劝和满不在乎的人们。
危险程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后的严重程度
在我看来,危险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新型冠状病毒这件事情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这么估算。
病毒有多大的可能出现在自己身边:
从权威部门给出的解答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性弱于SARS。
而且此时不同于往时,我们有面对SARS的经验,也有更先进的科技和应对手段。
今天新闻也放出了第一例治愈的情况。
虽然在春节期间人流控制难度大,但随着武汉封城和各地重视,加上全网舆论导向,总体控制力应该在逐步加强。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病毒不可能出现在自己身边。
我们暂定把这种可能性定为较小。
病毒有多大的可能感染自己:
从权威数据来看,目前确诊的病人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暂时确定儿童不易感染。
从病人的状况看,都是身体情况较为差的人群感染。
但是不排除病毒变异的可能。
对于不愿意采用防护措施,且爱去人群密集场所的中老年人群来说,假如病毒出现在身边,感染的可能性不能算小。
总的来说,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小的,但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中老年人。
发生后的严重程度
发生后的严重程度可以这么估算。
没有特效药
目前虽然有治愈的案例,但是官方给出的答案是没有特效药。
参照SARS来看,在疫苗出来之前,病毒都可能带来很不好的结果。
对自己和家人造成巨大影响
假如家里有一个人出现了类似的状况,整个家庭都要被隔离。
提心吊胆的过年不说,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总体来说,被病毒感染以后,严重程度极高,会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危险程度是极高的,尤其是你正好是那个“一”。
头脑封闭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就不会明白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善于探求其他人的想法,因为你一心只想着告诉对方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换句话说,你是一个头脑封闭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见。
头脑封闭的代价极为高昂:当其他人向你展示各种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胁时,你会视而不见;当其他人提出可能是建设性甚至能救命的批评时,你也不能领会。
——《原则》
特别令我头疼的是,我自己的亲属中就出现了这种不听劝的家长和小孩。
有人特别的紧张,不停地在家庭群里发布相关消息。
我一开始也觉得没必要,因为担心传播不实消息。
直到母上大人问我春节期间准备去哪里玩。
这件事情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再怎么多说也不过分。
任何疾病都是防大于治。
我本以为在铺天盖地都充斥着最新疫情通报的时候,应该大家都应该很重视防护。
当我看到身边的人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当我看到身边的人依然不会正确洗手、正确带口罩。
当我看到身边的人为预防的事情各种闹腾。
我开始在朋友圈发科普文章,和大家强调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断跟身边的人强调预防的注意事项。
收效甚微!!!
我开始觉得,《原则》中的这句话说得有道理。
真的要努力保持头脑的极度开放。
当其他人向你展示各种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胁时,你会视而不见;
当其他人提出可能是建设性甚至能救命的批评时,你也不能领会。
这句话所描述的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我还是会继续向大家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重视。
我也知道可能不管说什么,在现实呈现在人们面前之前,还是会收效甚微。
但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极度开放透明早一点到来。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多让一个人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能够明白预防措施要怎么做。
在这场灾难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打赢战役的基石,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
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防范的重要性,尽量不出门,注意戴口罩,认真洗手,注意保暖,把每个预防的细节做到位。
这场灾难可能就不会降临到我们身上,这场疫情可能就能得到很好地控制。
新年将至,借用“新世相”的一句话:
希望大家能过一个平安年,即使不一定是热闹年。
注:本文数据、案例来自对《人民日报》推送概括,若有错误或更新请及时提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