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五一过,隔壁邻家的食品店就紧锣密鼓地储备起中秋的货品了。当中,数月饼的品种居多。各种各样的包装礼盒,喜庆,吉祥,明晃着食客的眼球。各种各样的风味馅料,繁杂,新奇,诱惑着食客的味蕾。唯不变的,是月饼的形状,都是圆的,像十五的月亮,象征也祝福着这一天该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
我想起在老家过的那些中秋节了。
在从前,母亲除了春节和春节前的除夕外,其他节日是不怎么重视的。一般中秋这天,我们家不买月饼。但也有得吃,那是父亲单位发的。起初发四个,口味颇似黄桥烧饼,又脆又酥,一咬掉一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父母是不吃的,留给我们享用,那时哥哥尚在,刚好一人一个。生活条件稍好后,父亲中秋带回来的月饼不再是四个,而是一盒,好看也好吃,广式的。一盒八个,我们每人分得一个外,父母也可以品尝了。余下的,母亲送邻居。
节日的晚上,我们在盛满月光的院子里玩耍,吃着手中的月饼,不无开心喜悦。但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月饼盒子,为那漂亮的盒子,我曾和妹妹争执过,因为盒盖上印有嫦娥奔月的图画,我俩都爱嫦娥仙女。先前听村里的老人讲过,月饼是嫦娥未成仙时爱吃的食品,而月光是她成仙后留恋人间,选择在中秋的这天晚上向大地撒下无限光辉,预备回望故园呢。那时,我常常痴痴地想:人间都这般敞亮,遥远的月宫,应是多么的辉煌!
我和妹妹对嫦娥的兴致极大,相互猜测着她该有怎样的美貌,也猜想着她在宫中的生活。而弟弟只对吴刚纠缠不休,他弄不明白的是:吴刚为什么总在伐树?那棵又为什么总是伐不倒?许多年里,节日里的那点仙气哟,迷雾一般,萦绕在我们年少的心头。
成家后,发现婆婆不像妈,无论大小节日,她都很重视。比如公公喜欢捕鱼摸虾,平常都是卖了,一旦中秋到了,好吃的鱼,摸来的虾和蟹,几天前就攒着养着,无论别人出多高的价钱,一律不卖,留节日里家人吃。杀了鸡,还要去镇上割猪肉。月饼更是非买不可。仿佛没有月饼,就过不好节似的。
婆婆不光重视,而且很有仪式感。中秋的这天晚上,“敬月光”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晚饭后,一轮圆月明镜样悬于高空,院里清辉四溢,她搬来小桌子,摆上一盘月饼,一盘水果,一碗菱角,和一小碗清茶,再请来香妒燃上香。尔后,搬张小凳子坐一隅,边剥菱角边守候着。远远地,你望着她的背影和她月光下的影子,颇有古人的那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独欢况味和意趣。
月饼 · 月光我曾经问她,为啥这么好的月光不去串门玩而在这守着?她说,要等香燃完撤下来才算完事,不然有人偷呢。我甚是惊奇,这样的年代,谁还会买不起月饼要偷了吃?她便瞪我一眼,说偷的人哪是为嘴,是想走咱家的福气呢。我乐了,这种信仰头一次听说,月光是怎么回事,我早已从书本上学到了科学的认知。婆婆看守不只是福气,她是在捍卫家人的幸福。
而今,和老公已有十年没回去过过中秋节了,我如母亲一般,粗心地对待着这些个节日,想起时,才拨电话回去问候一番。我不知道老家的中秋节还有没有“偷月饼”一说,但我相信,婆婆一定一如既往地、虔诚地敬着月光,守着她的有关福气的信仰。
在这十年里,我们为着自己的小家,在外奔波忙碌着,中秋节有时也会买几个月饼,南北风味的种类,也品尝过不少,但吃来吃去,总感觉欠缺了些什么。月光更是从没顾上去赏。只有在夜深人静一觉睡醒时,看到窗前如水的银辉,心中才泛起思乡的意念。在这思念里,我追忆着从前的月光,眼里有泪花,心底多留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