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护肤这件事,我发现自已从未用心过,没有认真坚持过,想起来就涂一下,忘了就忘了,眼霜什么的是经常不涂的,有空了就敷片面膜,忘了就忘了。这不,马上又忘了涂精华的顺序,马上又忘了隔离与防晒的使用顺序。
总觉得所有化妆品涂在我的脸上简直就是盲涂,心里总是糊里糊涂的。作为对美容没啥研究的普通妇女们,第一个当然包括我啦,可能基于以下这几点选择护肤品:某大牌打折(大牌呀),以前用过不好不坏,遇上节日做活动屯着(反正没坏处,价格比以前便宜,总要用的),皮肤正好有状况(干燥、脱皮等),急需,(必须马上用)正好用完了需要补(正常购入补充)。
我到现在还没研究过皮肤到底需要哪些成份才能保持水嫩、弹性,知道了这些,至少人家在跟你推荐护肤品的时侯,其实你不用看重到底是不是因为它是名牌你就要选她,(当然,这里不是说就完全不看名牌,当然要看厂家大小啦,要知道,大厂家的内控机制是比较严格的,如果它们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势必在采购原物料时,在生产工艺的检验时,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都有一整套特别成熟的机制)也不要看重她到底是不是给另外的女性带来的变化你就选她,还是要看你到底适不适合它,所以要明白皮肤需要哪些成份来支持,那么你现在差哪些成份,然后这些护肤品有哪些成份,至少这样方向是对的吧。
否则极容易变成不变的定律 ,因为皮肤一定要补水,所以你觉得你买补水的肯定没错,当然我也觉得这没错,但你是不是可以在补水的成份上,再加一些其它促进的成份呢。而这些,我发现我日常很少明白,每次都快成选择恐惧症了,哈哈。
如果我们把化妆品的销售转换成,因为我专业,可以帮助你找到更适合你皮肤的护肤品,会不会不一样呢,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专业力吧,而这份专业力在现有的疫情重创下,特别显得弥足珍贵,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前进的方向。
这次疫情带来了很多商业的变化,线下消费者明显减少了,有很多低谷,不过我也看到零售行业的一些新变化。
比如我有一个做服装的姐姐开着大奔驰车去给老顾客送货,所以我猜这些老顾客跟她的情感链接更深了。比如有的服装店搞起了直播,会介绍你这件衣服上身的效果,真人真图真场景,比以前只是拍图片和短视频又前进了一个段位。这就是所谓的“改变”吧。想起一句话,我们不能指望别人改变,先改变的一定是我们自已。
当然,也有很多店铺仍然固步自封,有一次去一家老字号眼镜店准备去配个蓝光镜,顺便当护目镜用,可惜我心里没底,选来选去不知选什么,最有趣的就是营业员一跟我推荐,后面的店长就打断这个营业员,一会说这个你要跟顾客说清楚,这个是定做的,要加钱的。另一会说这个你不是刚才都给她看了吗?潜台词就是,你介绍的不对,没重点,没方向,可是又不示范到底什么样是正确的介绍方式?营业员怎么成长。
看到这个营业员唯 唯诺诺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后来我直接问店长,那你跟我推荐一个适合我的啊。那一天的买卖搞得不欢而散,这个店长说,我看到你很盲然,不知道选什么,我觉得选眼镜就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舒服就行了。这话听着……….
后来想想,在疫情下,我们都小心翼翼,我想买一个适合我的,是基于我为了保护好自已的眼睛免受病毒侵害,就必须要试戴,每戴一次,我很紧张,她们也紧张,但她们要多做一个动作,就要喷酒精消毒一次,我也很心急,希望快点买个合适的。她们也着急,希望我不要再选了。我们的内心都希望跟对方的接触越来越短,但都没有去做相应的调整。比如我不需要那么纠结,变得有主见一点,比如她不需要那么逃离,变得积极一点,推动我一下。所以我们彼此都缺少了对于当下环境的调整与改变,才导致不欢而散的结局。
的确,这是疫情带来的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恐惧,但我们不正是要面对这些恐惧吗?怎么样面对这些恐惧,正是我们的课题啊。
想起一位老师说过的话,疫情给现有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仅管老师们极力改变与适应,但线上教学带来的效果还需要评估,但我们唯有投入更大的执着与热情,困难遇到坚持,它就是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