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银行挤兑、存款保险以及金融危机三者耦合机制及成因解析(一)

银行挤兑、存款保险以及金融危机三者耦合机制及成因解析(一)

作者: 韩妙第 | 来源:发表于2023-10-05 11:31 被阅读0次

    银行挤兑、存款保险以及金融危机三者耦合机制及成因解析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2年10月16日

    摘要:

    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挤兑行为显然存在着巨大的谬误,而且,银行挤兑这一行为的发生只是金融危机爆发显现的现象。而在其中存款保险这一保障性举措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并且作为银行这一金融机构在具体展开金融业务的时刻由于风控能力、业务能力以及金融产品存在诸多的问题都会使得银行挤兑现象发生。而在取款方面,像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甚至做出限额提款的举措,限制储户提取大额现金这种有利于银行业务的信用建设。因此,本文首先是对银行挤兑、存款保险以及金融危机三个名词进行解释,其次是分析银行挤兑、存款保险以及金融危机三者之间存在的博弈格局、耦合机制,最后则是针对银行挤兑、存款保险以及金融危机三者之间基于共同逐利原则而形成的未来演化趋势进行概要性解析。

    关键词:银行挤兑、存款保险、金融危机、博弈格局、耦合机制、演化趋势;

     

    一.银行挤兑

    银行挤兑这一名词的解释:银行挤兑,又称挤提,挤指的是大量民众在短时间内聚集在一起,提指的是提取、提走等意思,兑则是兑换、兑现等意思。银行挤兑是指大量存款客户在某一个时间段同时到银行的商业网点提取现金,由此导致银行没有足够现金流兑付并恶化至歇业、危机以及破产等境地的现象。

    (一)挤兑现象:

    银行挤兑现象的形式:银行挤兑的社会性行为这一现象主要是由自发性、触发性行为、偶发性三种行为组成。

    1自发性行为

    自发性提款行为是不受外力影响而自然产生的现象。它是根据储户自由自在得根据自身需要而到银行去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某笔额度的现金使用。因此这种行为具有独立性自在性以及无序性等的内因特征。内因,是指行为主体的思维、行为产生的内在因素或原因。这种因素基于某种动机、欲望以及立场触发而形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在他的归因理论中提出内因是的导致行为发生的原因之一。内因是自发行为主体内在的因素,包括能力、动机、兴趣、爱好、意愿、诉求、愿景和努力程度等的主观因素。通常语境中的主观因素是指行为主体的思维方式是独立展开的思考、思辨、思量、思索,同时发生的行为也是孤立的展开。因此,在心理学上指无客观依据的观点,是未经逻辑分析,推算,下结论、决策和行为反应。哲学上,主观是人意识的活动。所以,“主观”决策下的挤兑行为与“客观”影响下的挤兑行为根源不一致。

    自发性提款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储户消费的习惯以及支出的周期性因素或者是某种生活需求的预算而显现出的必然性消费。它是将储户自身消费的潜意识按照自身消费阶段性、周期性以及必须性的习惯转化为有意识的提款行为。因此,自发性提款行为是内因的因素刺激而产生。这种提款行为由于没有与其他人没有联系,而是以个体孤立的行为方式产生的自觉自在的提款行为。

    2触发性行为

    触发性行为属于外因,外因对于银行储户挤兑现象起到的引发、激发以及焕发等来自外界的刺激性影响力。外因所带来的刺激性因素主要是由于某种突发事件造成了社会公众对于这种事件的各种歪解误读,这些歪解误读内容如果得不到银行业官方及时、有效以及积极的公关、解释或辟谣等举措对应,并且在这种分秒必争的危机时刻银行如果采取不接触、不沟通以及不兑现等违反契约精神的毁约举措时,这些不恰当言行、举措以及态度将加速谣言、谎言以及流言的恶性泛滥性发展。而且,储户由于没有得到银行积极有效的公关、解释以及辟谣等举措,又将会在谣言、谎言以及流言的内容中无中生有的妄加臆想、猜测和传播。以致银行与储户之间由于不接触、不沟通以及不兑现而将使得储户的心理状态由怀疑、担心发展成具体的挤兑行为,最终挤兑行为有个别的人发展至群体,最后像滚雪球一样将迅速迷漫至无法收拾的境地。从而致使储户基于银行不接触、不沟通以及不兑现等违反契约精神的毁约举措的失信行为,导致银行信誉破产并进而丧失公信力。所以,由此触发的巨量挤兑行为如果集中在某一时段爆发,这将使得银行处于正常的经营活动因为同步发生的挤兑行为陷于崩溃、歇业以及破产的境地。

    3偶发性行为

    偶发性行为产生是由于偶然的因素、际遇以及互因等原因导致彼此间发生碰撞、交叉以及跨界等行为发生。偶发性行为在现象表现为非线性、非理性以及非逻辑等状态。其变化逻辑则是由随机性、概率性以及或然性为主构成,产生的背景根源则完全不是通过事先策划、规划、计划、构思、设计、谋略等前瞻性思维、逻辑性行为以及目标性追求等的动机。在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时刻,偶发性行为表现出互动的交流状态。互动的交流状态就是互因的因果机制在起作用。这种互因机制随着沟通交流中话题出现的随机性、概率性以及或然性而使得交流的双方心理活动基于各自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向着正向、反向、假向、意向以及倾向五个方向、角度以及轨道发展。自然,作为互因机制下形成的挤兑行为由于其偶发性的性质,因为旁观者以及银行不得而知而无法把握。显然,偶发性挤兑行为对于旁观者以及银行基于无以名状的迷糊状态而使得偶发性行为裹挟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并且,这样的不确定性行为产生之后由于不知道其原因而束手无策,同时如果旁观者以及银行不采取有效的举措任由偶发性挤兑行为任性、随意以及肆无忌惮的蔓延时,这种出不加约束偶发性挤兑行为将对旁观者以及银行业形成巨大的破坏力。所以,偶发性挤兑行为产生的原因就是偶然的,不期而遇的,并且是银行业从业人员没有事先预料和设定的。

    (二)银行挤兑现象的原因:

    银行挤兑现象是发生在银行这一金融经营机构由于其信用发生问题而导致信任危机并致使储户采取挤兑行为,这种挤兑行为可能是由突发性、集中性以及颠覆性等状态给银行带来灾难性的危机。当挤兑现象出现时,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则有可能会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进而破产倒闭。因此,一个银行抵御压力、风险以及危机的能力是其经营、运营以及管理能力优劣的集中体现。从银行挤兑现象发生这一行为来看,产生银行挤兑现象的原因基本上是由银行企业自身经营不善、信用破产以及银行存款准备金不足三大因素引起。

    1经营不善

    银行的经营业态主要是在揽储和放贷之间赚取息差而维持其企业的生存。想要在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银行揽储的手段就是要比其他银行提供更高的存款利息,同时要想获得更高品质的贷款企业,就必须降低其贷款利息。因此,银行通常采取的手段就是高揽低贷。但是一旦突破某种警戒线,作为银行的高揽低贷经营由于无法为银行创造利润而无利可图。长期以往,高揽低贷这样的经营策略无疑饮鸩止渴而陷于自残,甚至自废和自杀等的。由于同时在国外,银行基本上都从事投资业务、理财业务、债券业务以及其它等关联的金融业务。这是因为息差的利润是有限并且常态化的业态维持基石。如果想要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就必须在业务结构上不断地拓展,使得自身的金融经营面由于有着足够的范畴而能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但是任何经营都有风险。尤其是投资业务、理财业务、债券业务以及其它等关联的金融业务因为有着丰厚的利润,因而对于从业人员的金融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更专业的金融经营由于有着非常专业的素养而能规避经营风险。但即使非常专业的金融人才也会在其经营过程中犯下致命性的错误而导致整个银行的经营失败。自然,这样的经营失败将使得储户的存款也随着银行的金融经营失败而灰飞烟灭。

    2信用破产

    信用破产指的是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其承诺的契约条款不相符合,即主要是由其信用度下降、传闻破产以及存款缺乏保障等原因导致储户对在银行内的储蓄的安全有怀疑造成的。这些问题集中是以存款准备金不足、限额取款以及违规操作等信用破产现象的体现。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试想一下,银行自身的存款准备金不足,直接的表现则为银行放贷资金的额度大大超过其经营的风险控制警戒线。当然,放贷在外的资金也导致银行理财业务的收益率下降,更会使得银行发放债券的利率下降。意味着银行在开展金融业务的时刻放贷的额度超过其自身风险的控制能力。

    (2)禁止挤兑:

    禁止挤兑指的是储户去银行提款时被要求每一次的提款有一定的额度限制,但是储户存款则没有额度限制。想想也可怕,银行可以无限制以及无节制的揽储,但是储户取款的时候每一次必须仅限于某一个额度才能取款。这样的取款制度无疑将使得储户抓狂。这种储存与取款之间的不对等规则自然是银行经营的信用破产。

    (3)违规操作:

    违规操作指的是银行在开展经营时,恶意透支自身的信用中介。例如违规贷款,高息揽储等现象。事实上银行的金融违规操作集中表现在无对象和方向上的限制;无规模和期限上的局限以及只以货币形态提供

    3经营环境恶化

    银行经营环境恶化在宏观上是指银行卷贬值、通货膨胀等社会性问题;中观层面指的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微观层面指的是整个社会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金融信贷行为失控、和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的经营环境大幅度恶化。从而在整个经营环境上市的银行难以克服整个社会经济恶化而带来的整体性溃败。这种社会层面整体性溃败不仅仅击倒一两家金融企业,更有可能是对银行业所有的经营单位带来致命性的打击而使得绝大多数一振不撅的破产。

    1)宏观层面:

    银行卷贬值,由于银行券(bank note)是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它的职能就是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的一种表征货币。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以商业票据流通为基础。试想一下,如果银行券不能行使它的支付职能,这是何等的危机?

    当然,还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出口补贴、惩罚性关税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制裁性举措等现象。

    例如:2022年02月24日发生的俄罗斯侵略战争导致西方全面制裁俄罗斯,由此使得俄罗斯的卢布在资本市场上迅速贬值。

    2)中观层面:

    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新金融工具指的是针对传统金融工具进行创新,使得创新的金融工具能增加金融市场主体规避风险,投资盈利的机会和手段,扩大银行业在金融市场的规模。不同的新金融工具由于其在偿还期、流动性、安全性以及收益率等方面功能各不相同,因而可以满足市场参与者不同的金融需求。通过金融工具创新,银行业在金融市场开展金融业务时有着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在形成自己的资产组合,扩大投资盈利的机会和手段,并且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金融市场中来,不断地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自然也将放松金融业务的监管。而在此情况下将使得新金融工具的使用无节制地扩张,自然对于金融业务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危机和风险以及经营自信带来的陷阱。当然也包括对传统金融工具的滥用。为何强调新金融工具?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金融创新意味着要求放松监管。而放松监管则将意味着释放出各种金融犯罪的可能。

    (3)微观层面:

    ①商品过剩:

    商品过剩的根源在于企业的生产过剩,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东西消费者不再消费抑或消费能力不足。这就使得企业无法有效的回笼资金。自然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投资等行为由于停顿而使得企业陷于破产的境地。

    需求不足

    需求不足指的是任何商品也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商品在市场上没有人需要。显然,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的不足,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导致社会总就业量的不足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信贷失控

    信贷业务就是由贷款、信用、债务、偿债、能力等要素组成。信贷业务中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以称信贷行为失控,它指的是贷款整个行为链中由于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违约,严重的甚至发展至社会面的违约率飙升,由此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巨大伤害的局面。所以,信贷失控指的是贷款方没有能力偿还款贷款的资金。

    D投机过度

    指的是整个金融业务层面的贷款方向转入到非实业领域,通俗的说法就是“脱实入虚”。也就是说由于资金在实体企业中无法找到盈利的可能,而在虚拟市场中由于能够给银行业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自然,银行业由于将资金、有价证券等投入于高风险行业,例如证券、期货、期权、杠杆交易等,因为这些交易往往因市场的变动而导致有价证券的贬值,或由于头寸的方向不对,需要更多地追加保证金,若保证金无法补充,因而导致被强行平仓并导致严重损失。

    (三)银行挤兑现象的规律:

    1乌合性

    乌合指的实在没有明确性诉求、价值观张扬以及理性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凑合,形成一个无意识的群体。这种凑合的状态就称之为乌合。一个个个体的挤兑人在无意识的驱使下,乌泱泱汇聚成一个庞大的提款人群体抑或人群。结合《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相关内容,可以将乌合之众行为的社会心理特点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冲动与多变。

    当面临问题时,群体通常不会做预先的策划安排,危机出现时往往会情绪压倒理性、盲目冲动代替思考,正被“无名氏”的群体所裹挟。

    第二,易受暗示和轻信。

    勒庞指出,群体成员彼此间通过暗示、情感传染等加快了无意识个性的显现,人们立即将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为成自身行为趋向。

    第三,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勒庞认为,虽然群体中的个体表达出来的感情各有不同,但普遍极为简单而妄诞。例如在巴黎恐怖袭击之后,民众普遍将整个穆斯林群体置于口诛笔伐的境地,而忽视了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善良的,欧洲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相安无事的生活了很多年,而大多数民众处于群体感情的狂暴中,对自己的言行并未有足够的责任感,更加激化了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第四,偏执与专横。

    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在心理学范畴又被称为匿名状态,个体借助“数量即正义”之名行不负责任之事,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最易滋生出如教条主义、摒弃责任、顽固偏执的心理。

    2闪聚性

    指的是储户们像闪电般进行汇集聚拢在银行网点。意思就是指挤兑人群由知道信息到汇集在银行提款这一汇集聚合的时间非常短促,汇集聚合的挤兑成员从得到信息到聚合在银行网点提款的快速行为犹如闪电划过长空一般,风起云涌般快速集合。显然,用闪聚这个形容词组在此比喻挤兑人的汇集速度非常之快,恰似闪电出现在夜空中一般,既快速又裹挟着巨大的能量同时又咆哮着集聚在银行的门口挤兑现金。

    1)即时性

    即时性指的是储户们采取挤兑行为时就是立刻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务,当下以及立刻进入到立时三刻的行动状态。整个挤兑行为其中各个环节是一环接着一环扣着,每一个环节接下来会有另一个行为紧接着跟着,中间没有休息、延误以及停顿的状态。显然,即时性挤兑行为具有着闻风而动的快速行动、举措以及效应。因此,即时指的是根据情况的变化,马上作出与之对应的反应。从而显现出毫不犹豫的精神亢奋状态。

    2)集聚性

    集聚,是指社会不同层面的储户彼此间采取挤兑行为都是遵循其所获得的金融不利信息而作出的提款反应。并且不约而同的会在一个时间段内纷纷在银行网点门口前汇集、集合以及合拢,由此形成一大批人的集聚提款现象。自然,任何集聚都会产生集聚效应。

    3)迅疾性

    迅疾性是指挤兑群体的行为在动作层面表现出迅速、敏捷以及疯狂的率性速度。显然,由于储户得到对自己存款不利的信息,自然会产生不假思索的率性行为,以最快的速度到银行的网点去提款,自然,这种强调“速度”的形态也在催促他人赶紧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提款来达到减损的目的。

    3组织性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功能要求,遵循其内在的规律进行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自组织起来的系统。这是因为由于挤兑人数急剧膨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乌合之众将会按照集体诉求而形成某种功能属性的组织。其目的就是指将不同储户的各自诉求归结到介个核心的诉求,并努力在某个阶段按照核心的诉求来实现一些具体的提款目标。由此,这个自发性组织在储户们的努力下彼此会按照各自能力在组织中分别承担各种专业工作,使得这个组织按照组织运转的机制展开提款行为的组织功能进行职能分工,并且彼此在上下游、横向以及交叉领域达成协同性质的协作。显然,组织是凭借着其拥有的运转机制将挤兑群体的提款核心诉求按照其主要、次要以及从属等的地位进行串联、衔接、联结以及归纳,最后形成一个有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可行性的执行策略、方法以及手段。

    (1)临时组织

    由于提款行为的发起以及未来不确定性,因此形成一个临时性组织来帮助储户提款行为而设置的功能性组织通常都是以临时性为构建原则。同时由于临时性组织处理的事务都不是永久性质的事务,因此在设置这样的组织时没有必要将至设置成永久性质的组织。并且,在设置这种临时组织的时刻,要考虑到这种临时机构从事的是短期性工作,并强调必须有利于挤兑行为的开展。所以,一旦挤兑行为完成之后临时性组织就会被撤销。这是因为临时性组织主要是以应急性举措来针对某种突发事件而采取的仓促行动。其目的就是而且必须解决某项工作,因而被赋予解决某项任务而应急性、短期性以及针对性的设置。

    ①应急性

    “应急”的简明含义:应对突然发生的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其中包含两层含义:客观上,事件是突然发生的;主观上,需要紧急处理这种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通常被人们简称为“紧急事件”,或者“突发事件”。

    国外钱伯斯词典把应急(Emergency)定义为:突然发生并要求立即处理的事件。

    ②短期性

    短期是指由于从事某一项工作,解决某项事务有着长期,中期以及短期的划分。作为短期性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则是强调整个工作的时间节点被设置以及界定为短期,因而在短期中必须完成某种工作、事务以及业务。具体则表现为数量、质量、产量、销量等等量化的参数。

    ③针对性

    针对的原始意义就是指用针的尖锐顶端对准某一要解决问题的部位扎下去。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某种事物、命题以及目标等的对象展开具有个性化的行动。针对性行为的要求就是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通过专业细分的方法,将不同类事物在分类以及归类的时刻做到对称性。根据对象不同属性、要求、性能、主题、题材,运用科学有效的分类方法去对应被针对的对象。所以,针对性就是为对象采用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工作方式。

    (2)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具有一定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行为系统。任何正式组织都是由许多要素、部分、成员,按照意愿协作、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它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和相应的机构、职能和成员的权责关系以及成员活动的规范。作为挤兑行为的组织设计如果必须是正式组织,这样的组织就必须面对、从事以及开展所对应的储户提款行为而正式展开工作。自然,正式组织其组建、运行所专职的职能有着核心职能、专业职能、管理职能以及一般职能。

    ①核心职能(Core competency)

    可以让整个组织形成一致性诉求,并且在满足挤兑行为的状态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满足储户的权益、利益以及效益等要求,更要创造性运用各种有利机会以及优势资源,同时也要有效运用法律、制度给予正式组织正常运转而构建起的机制及价值观。

    ②专业职能(Functional Competency)

    指的是秉持专业技术,将具有专业要求的工作内容及目标直接相关,能够有效达成工作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特定专业职业处理事务的能力。

    ③管理职能(Managerial Competency)

    是指针对组织成员中各种特定岗位以及相对应特定职务或角色进行有效以及正确管理,例如:基层主管、中级主管或高级经理人等,所需具备的组织运转工作相关特定职务能力。

    ④一般职能(General Competency)

    在正式组织里从事策划、行政、管理、业务以及辅助人员所应该具备的才能,也就是从事这类工作必要的特性(通常是指知识或基本的技巧,如评判、管理能力、业务操作技巧等)。

    (3)非正式组织

    是组织种类之一,与正式组织相对。是指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社会组织。在挤兑行为发生的时刻,由于乌合之众不同的储户也有着各自独特的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等诉求,因素会在这个群体中逐渐形成一个个独特个性化小群体的非政府组织。这种组织一旦形成,也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以制约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这种规范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由于非正式组织的主要目标,在于满足其成员的个性化诉求,并且正是由于个性化需求二四的挤兑行为有着更为扎实的凝聚力。所以这种组织也叫做心理-社会系统。例如,集邮组织、绘画组织、 技术革新组织、业余文体活动组织等,都属于非正式组织范畴。

    评语:

    银行挤兑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因素是由经营不善、信用破产、经营环境恶化三种状态构成。而银行挤兑这一行为则主要是通过乌合、闪聚以及组织三种方式爆发。由此可以看到,涉及到银行挤兑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经营不善、信用破产、经营环境恶化三种状态为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银行挤兑、存款保险以及金融危机三者耦合机制及成因解析(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pu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