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惊蛰 | 桃花红,梨花白,春风化雨万物生

惊蛰 | 桃花红,梨花白,春风化雨万物生

作者: 徽娘子本草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1:02 被阅读0次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

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饮不食,为“蛰”。

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

冬眠的动物被惊醒,

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长期以来,民间也形成了很多关于惊蛰节的活动和习俗,其中最有特色的要算祭白虎、吃梨、蒙鼓皮、打小人了。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惊蛰全家吃梨的习俗,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不过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古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绵绵春雨连日而来,使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惊蛰,唤醒了春天的梦,迎来了繁花似锦的季节。趁着风和日丽出门踏青,莫要辜负了好时光。

相关文章

  • 惊蛰 | 桃花红,梨花白,春风化雨万物生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侯...

  • 惊蛰

    惊蛰三候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

  • 这节“金字塔”式的数学课

    惊蛰未闻雷出地,春风化雨润无声。 三月的鸣皋中心小学校园里桃花红,梨花白,黄鹂歌唱燕归来。新学期伊始学校一年...

  • 晨间日记2019.03.06

    2019年3月06日(周三) 坐标:山东·济南 天气:0°~12° 惊蛰:又是一年惊蛰日,春风化雨万物生 静坐,完...

  • 2018-03-05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桃花红,梨花白,春雷响,万物长 戊戌年(狗年)正月十八,2018年3月5日23时28分,我们迎来...

  • 莺飞草长惊蛰到,养生正当时

    惊蛰,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世间将是一派融融的春光,桃花红、梨花白、草长莺飞……万物真正苏醒的时候到啦。 “微雨...

  • 冰莎心语

    惊蛰以后, 就是桃花红、李花白 菜花黄的季节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三月的春风会惊醒万千植物 大自然会呈现出一片春光...

  • 【惊蛰】顺肝气 ,养脾气

    惊蛰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 节气民俗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

  • 【相思】近体诗词三首

    文/摄图‖琴心剑胆teniuqi ①《长相思·李花白》 李花白 杏花白 金色连翘桃粉腮 樱梨次第开 相思来 相忆来...

  • 知行合一,乡村教师的成长历程

    惊蛰未闻雷出地,春风化雨万物生。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当惊蛰遇上青椒计划2019开学典礼,一切都是这么和谐美好。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惊蛰 | 桃花红,梨花白,春风化雨万物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q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