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
查尔斯•杜希格就在《习惯的力量》中写道:“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01.远离疯狂人群与噪音
关于美国商业片的印象,往往有繁华的华尔街、华尔街上豪华的办公楼,以及办公楼里的豪华办公室。
金融公司身处华尔街的好处十分显而易见,他们可以轻易获取第一手的交易信息,甚至可以挖掘巨大的潜在客户。
但奇怪的是,世界最有名的投资公司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并不在华尔街。
巴菲特将公司总部设在远离华尔街的奥马哈,公司也没有豪华办公楼;公司总部只有25个人,老板的办公室只有16平方米,办公桌只有课桌那么大,办公桌上也没有电脑。
巴菲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想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该远离疯狂的人群和噪音。
他曾说过:“一个人只靠大脑去过滤噪音没什么用,你需要的是正确的环境。”
公司总部远离闹市区,这样就可以远离疯狂的人群,不被外界信息干扰;办公室装修得不豪华,办公桌小一点,不放什么杂物,是为了不影响自己读书看报和安静思考。
从巴菲特的投资效益来看,这的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不理性的。这时,选择正确的环境就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远离疯狂人群与噪音就是给我们自己创造正确的环境,这样,大脑就主动远离了很多干扰,从而容易做出正确的决策。
02.永葆好奇心
2004年,哈佛大学拒绝了164个SAT(满分2400分)考满分的中国学生。
其中,有位家长质问学校:“为什么不录取我女儿?”
哈佛只说了一句话:“您女儿除了满分,什么都没有。”
显而易见,SAT不是进入哈佛的万能钥匙。哈佛用以丈量学生的,有着更为重要的筛选标准。
同一年,哈佛以全奖录取了一名中国学生。
这名学生来自甘肃,SAT只考1560分。
但是,他在高一时,发明了一种过滤水装置,免费提供给附近村庄的农民。
这或许解答了哈佛的选人标准。
2010年的中外校长论坛上,哈佛校长亲自阐述了哈佛青睐什么样的学生。
他说:哈佛需要知道,一个学到了很多知识的学生,是否也具有创造性;他们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动力,去探求新的领域;除了学生本专业的领域,学生是否关心其他领域的东西,是否有广泛的兴趣……
很明显,那年来自甘肃的学生正是哈佛精神的代表:对问题有死磕的好奇心,有创造力,还有服务于他人的热心。
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说过:生命的首要任务是“存在”,紧随其后的是“避开无聊”,无聊就像一只巨鸟盘旋在我们头顶,只要它从你的需求中看到了安逸的生活,它就会立马俯冲下来。
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就是避开无聊最好的方式。
正如精读君此前在《成长词典》词条《63:好奇》里所提到的: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将更容易成为一个会学习、有创意的人。
03.经营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大学时候隔壁宿舍是个学霸人群,无论什么考试,她们的成绩总能够占据班级前几名。
原以为是她们天赋过人,后来才发现她们寝室的人是用努力换来了这一切。
她们每天总是会早早起床,吃完早饭后,一起去自习教室学习,大冬天也是如此。
我曾好奇她们如何有毅力坚持下来,直到有一天和其宿舍一位同学聊天,她告诉我:“当你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奋力饼博时,你也就自然不敢松懈了。”
优秀的人就是这样,他们能够激励你促使自己,变得更好。
和他们待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不知不觉之间,你也就慢慢与普通人拉开了距离。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一个浅显的道理:
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你会越来越弱。和比自己更强的人相处,你才会越来越优秀。
这个道理,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奥格尔维法则。
所以,培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你也会越来越优秀。
音符动态简约分割线
具体如何培养呢?
巴菲特择友的方法或许值得借鉴。他说,假如一个房子里有100个人,他会先选出10个他想要合作的,再选出10个他坚决不合作的,剩下的80个人有待观察。然后,把时间和精力集中放在少数拿得准、信得过的人身上,努力和他们建立起可靠的关系。
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有价值人际关系,往往能有助于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04.结语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提到:“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
事实上,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是由一系列优秀习惯所支撑。
换句话说,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得努力培养自身优秀的习惯。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