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随笔
儿子小学阶段参加过一次封闭式的夏令营,后来他分享给我一些信息,我觉得里面藏着一些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儿子同一个房间的是有一位9岁的男孩,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晚上10点准时熄灯休息,在睡梦中我听到有哭泣的声音,起床一看,原来这个男孩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我问他怎么啦,他却不说话。我以为他生病了,就去找教官,教官有24小时值班的。结果教官来了之后,那个同学还是不说话,教官可能也担心出事,只能联系父母,好在父母住的也不远,连夜赶过来。我听那位妈妈说,孩子晚上睡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自己,所以一个人睡觉不习惯。这都已经是10岁的大男孩了,可是,在某些行为上还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儿子说这话时显得十分成熟,他忘记了他比那个孩子还要小两岁,那时是一年级的样子。
我儿子三岁就开始独立睡,7岁独自在集训营一周,后来独自旅行,外出游学的次数就更多了,这一点在之前的文字里介绍过,有的父母纠结于孩子什么时候独立睡比较合适,其实仅仅考虑孩子年龄是片面的,像这个10岁的孩子依然离不开妈妈,还要等多久才能单独睡呢?估计很难了。
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还要和父母一起睡觉,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埋下了问题的种子。把孩子分离出去,让孩子单独睡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父母手里。可是,为什么有的父母就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件事?是什么原因让这种明知会有问题的行为继续下去呢?
误解了舐犊之爱,让孩子丧失独立能力
有人说是"舐犊之爱",连动物都会以舔舐的方式传达对幼仔的爱,更何况人类?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一份责任和义务。
然而,今天的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已经失去了爱的本意。有的父母用爱筑起了"隔绝于世的大棚",让孩子不能经历风雨之苦;有的父母用爱铺就了"直达目的地的高架桥",让孩子不能承受行进在地面荆棘丛中的艰难;有的父母用爱打造了"宽广稳定的航母",让孩子远离海浪侵袭。
父母们用自己自以为是的爱,正在一点点的吞噬着孩子生命中本有的潜能,这种"越俎代庖"式的爱,让孩子丧失了承受生命之重的能量,孩子已经逐渐的退化为“巨婴”,20岁的婴儿或者更大一些40岁的婴儿。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城市里,许多中年的巨婴在啃老,一些悲剧时有耳闻,老人的退休金不能满足巨婴的需求时,就会发生争执。
父母的这份爱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线,一头拴在了孩子身上,另一头却拴在了父母的心头上,也正是这根无形的线,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可是,对于父母来说却是"剪不断,理还乱"。
父母包身工,角色错位恶果多
在家庭环境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其固定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所尽的义务也不一样。
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这种价值观上的建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要轻易发生改变。但是,今天的亲子角色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种角色的错位,制造了太多的麻烦。
有的父母由于太爱孩子,而转换了自身的角色,变身成了"保姆、警察、检察官"等等,"陪孩子睡"是典型的"包身工式"父母(这里的包身工就是一切全包,晚上还要抱着孩子睡觉),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不但会影响夫妻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孩子正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这也是父与子、母与女之间"争宠"的原因。如果在家庭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那么,走上社会以后,就不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不能处理好将来的夫妻关系。
所以,"角色"的定位在家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父母将自己定位为"良师益友",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终将会独立的走向社会,自立成人。孩子有了这种独立的价值观,就会用对待老师和朋友方式对待父母,父母也会用老师和朋友的思维和规范来和孩子相处,而不是处处做主,事事操心。
依恋很美,但过度就成了害
"依恋"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也是一个比较浪漫的生活用语。作为专业术语,依恋关系是指儿童与父母等抚养者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纽带。亲子依恋这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子女不仅仅是对父母有依恋,父母对子女同样也会形成依恋。
在欧美发达国家,当妈妈顺利生产孩子之后,经过医护人员简单地清洗,会让孩子第一时间和妈妈在一起待上一会,目的就是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心跳,这是他在妈妈肚子里十月怀胎时熟悉的心跳频率,感到陌生的人世间哭闹的孩子会立刻安静下来,他获得了安全感。同时也能够让妈妈减轻焦虑,这种人生最初的依恋关系对母子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早期的依恋关系不仅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同时,安全的依恋关系也是让孩子能有一个快乐、幸福童年的基本保障。
但是,事情总有一个度,依恋关系一旦过度往往会成为问题的导火索,如果当孩子能够独立睡觉的时候,父母还不能果断的把孩子分出去,还不舍得让孩子离开自己的羽翼,脱离爱的枷锁,那么,这种错误、扭曲的依恋关系对自身和孩子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现在回过来看,我们和儿子在三岁时契约分房独睡,对他后来中学独立求学,大学独立在外适应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要因为自己的舍不得,最终让孩子"寸步难行",更不要因为自己的爱而让孩子将来"怀恨在心",试想一下,现在的40岁左右的巨婴,深夜也会感到痛苦,也会对古稀之年的父母当年的包办一切感到痛恨,而那些古稀之年仍然供养中年巨婴的老人,是不是有一些悔恨呢。这些应该成为现在年轻父母的教训,值得铭记。
稍微总结一下:到了一定年龄让孩子单独睡觉,逐步培养他拥有独立的人格,是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条件之一,尽早的让孩子从父母的溺爱中脱离出去,恰恰是父母爱孩子的最佳方式。
真正的爱,就是逐渐让孩子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