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荧灯记:《特工徐向璧》《记忆小屋》

荧灯记:《特工徐向璧》《记忆小屋》

作者: ChuangciusBai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15:22 被阅读0次

不到六点就起床,赶八点二十五的飞机到上海出差。

飞机上睡了一觉。读完了《特工徐向壁》。周三在人民大学出版社读者部买的基本小书之一,在当天回家的地铁上看了一部分。

一个奇怪的情感故事,徐向北对妻子习以为常失去兴趣,他要她突破自己,或者他要发掘她的新状态,但又不想失去她。他的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弟弟突然神秘出现了,在他的操控下勾引他的妻子,妻子确实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但是弟弟和妻子感情失控,徐向北眼看要失去妻子。此时弟弟突然消失了,一些痕迹显示他被哥哥杀掉了。徐向北跟妻子解释,为了一笔莫名其妙的钱,他编造了弟弟,并自己饰演了弟弟,其实并没有这么个人,一切都是为了神不知鬼不觉吞下这笔巨额的飞来横财。一切都很合理,但是妻子偶然在他衣服里发现一张照相馆的发票,他说,他跟弟弟的合影是请照相馆“做出来的”。来年春天,妻子去照相馆,照相馆师傅说这张照片根本不可能是“做出来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还读了几页《记忆小屋》。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在罹患渐冻人病后写的回忆录。

大约上个月的某几天,一个读书群讨论托尼朱特,之前我并不知道他。最近几年阅读面之狭窄可见一斑。

从群里的讨论来看,是我感兴趣的。除了这本《记忆小屋》,还买了他的《沉疴遍地》《思虑20世纪》,大部头《战后欧洲史》没买,估计暂时也没有大部头的时间来消化。

《记忆小屋》前段时间读过一小部分,放书包里就没空再拿出来。这次出差,就带了这两本小书。

到宾馆后,浅睡了一阵,开始读书,一直到傍晚,把这本书读完。我的阅读速度还是很慢,浅读还花了这么长时间。

朱特说,他不要建造一座记忆宫殿,只需要一间小屋,就像他小时候随家人去瑞士,在路上休憩的小屋。

他根据人生的时间和空间,来构建这个小屋,身世,工作,求学,游历,识见,情感,超越时空,也超越自己的身份。最后一章回到瑞士,这是他最喜欢的地方。

“有一条勉强称得上是路的小道,紧挨着缪伦小铁路。半路上——在线路唯一停靠的地方,有一架小咖啡馆贩售着一些瑞士寻常路边小店的货色。店前,山体陡峭地直插入下游的裂谷。店后,如果向上爬去,则可抵达几个夏日粮仓,有牧羊人在放牧牛和羊。或者,你也可以坐下一班列车:准时准点,循规蹈矩,精确到秒。什么事也不会发生,这里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我们无法选择人生的在何处启程,却可以选择于何处结尾。我知道我的选择:我要乘坐那辆小火车,无所谓重点,就这样一直坐下去。”

这是2010年5月,《记忆小屋》的最后一段话,朱特身不能动,手不能写,口不能言。9月,他离开人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荧灯记:《特工徐向璧》《记忆小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sc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