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邑由来

作者: 上善若水_77ba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17:31 被阅读0次

            腊邑,位于怒江支流的枯柯河西岸。距柯街集镇13.2千米。地处东经99度24分46秒,北纬24度54分43秒。东西广4.3千米,南北袤4.0千米,有国土面积17.2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地海拨1438米,国道357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气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福地。

            腊邑者,古称腊驿。历史悠久,民风敦厚。古属连接顺宁(今凤庆)和永昌(今隆阳)的重要驿站。古时,因枯柯坝瘴疠横行,春夏时节很多到枯柯坝种粮者不敢在坝中居住,只好歇宿于山间谷坝。每至秋冬时节特别是腊月间,永昌人到枯柯坝收粮种地,往返于山间谷坝中停留夜宿,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如同闹市,故名腊驿。后来人口聚居增多,村庐瓦舍布满谷坝周边,形成都邑城廓,便演变为腊邑。

            腊邑是明清时期顺宁府至永昌府的主要邮路官道。古属哀牢国辖境。蜀汉时期属永昌郡不韦县辖。南北朝、隋代时期属永昌郡不韦县濮部辖。唐初,属剑南道金齿部辖。唐南诏国时期,属永昌节度永昌府辖。宋大理国时期,属永昌枯柯赕辖。元代,属大理路永昌府枯柯甸辖。明代,属广邑州枯柯里辖腊邑行署。清初,属永昌府保山县枯柯驿辖。清末,属永昌府遵义邑伙头地。民国初期,属保山县四区五邑辖。民国9年(1920年),属保山县八区五邑辖。民国29年,属保山县信义乡辖。1950年后,属保山县第八区辖。1956年由保山县划归昌宁县,隶柯街区松林乡辖。1958年,隶超美公社辖,置腊邑管理区。1961年,隶柯街公社辖,置腊邑管理区。1963年,隶柯街区辖,置腊邑小公社。1969年,隶红旗公社辖,置红星大队。1983年,隶柯街区辖,置腊邑乡。1988年,撒区设乡,隶柯街乡辖,置腊邑村公所。2000年,实行村民自治,置腊邑村委会。2002年,撤乡设镇,置腊邑村委会,下辖12个村民小组。

            腊邑村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向南延伸部分。地形起伏大,皱褶多,沟壑纵横,坡大坝小。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由西向东渐次纵列,形成山坝相间地貌。村委会驻地为高山盆地,古称“小永昌”。是古代顺宁府至永昌府的主要邮路官道。明时,曾在此设立腊邑衙署,为枯柯驿舍。居民环山而居,坝之东端有一硕大的坳口,为显山环水绕,环抱有情,村民便在坳口上修建锁水阁,以关拦坝中瑞气。途经邮路官道的行者与文人墨客每每至此,便会在锁水阁内歇息品茶,吟诗作赋。后来便将锁水阁改称“聚魁阁”。顺宁知府于是将公馆衙署置在“聚魁阁”,裁决判断民事纠纷与公务。南来北往的商旅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川流不息,腊驿即变成了腊邑。

            村委会依山伴水,背靠大山,足履盆地。突兀的主峰下,山脉如虾须渐次向东纵列。山之下,一泓清冽鼎沸而出,其水流可灌整个腊邑坝子。泉眼四周,古木参天,蛙声悠扬,颇有一派仙山灵水之概。传说泉水自西邑乡补麻村穿山透地而来,在补麻千佛洞旁的水田中的泉水里放上秧草,三日后便会从腊邑出水洞中飘逸出来。因腊邑坝子四周生态植被好,水流颇盛,村民依山就势在此修建了五、六亩见方的人工湖。湖泊虽不大,却为腊邑坝子平添了几分灵气。湖泊之北,踞有一户农家,颇有毛主席故居韶山冲之风韵。腊邑坝子山环水抱,景色秀美,只可惜东岸的山脊生态林木遭遇人为破坏,红土扬天,萧瑟黯然,削去了坝子的几分妩媚。加之,“聚魁阁”也毁于一旦,艾家小寨的梅家古桥亦被野蛮损害,失却了坝子村落的古朴与清雅,不竞令人扼腕长叹,悲戚不已。

            站在昔日聚魁阁遗址回望腊邑大山,山若蝙蝠,坝如琼海,简直就是一幅“蝙蝠戏水”图。

            但愿村民能够有所醒悟,呵护大自然馈赠给的山水田园,珍视文物古迹,珍爱灵山秀水,五福骈臻,六畜兴旺,人民富足,安居乐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腊邑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su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