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 旦
小时候,因父亲担任生产队里的会计,家里便有公社领导、大队支书上山入村工作,公社领导、大队支书偶尔到家里询问生产队的工作情况。公社的领导和大队干部时不时地参加生产队里的收种工作。干完农活,公社领导和大队干部偶尔会到家里吃饭。那时,大生产队生产,稻谷产量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高,每亩仅有七、八百斤收成。所以,山里人家没有一家是完全吃稻米饭的。家庭劳力强、工分高的,分配的稻谷就会高一些。像我家只有父亲母亲挣工分,能分配到四百斤稻谷已实属不易了。因此,早饭这顿会有白米在甑底垫底,覆在白米上的三分之二即是玉麦面果儿,晚饭这顿基本上是玉麦面果儿。即使公社领导与大队干部与我们家用餐也只能这样。公社领导和大队干部来了,条件好时,母亲便会做点腊肉顶串荤,再煎几个荷包蛋招待客人。条件不好时,就只能煮些青菜、小瓜,或是炒点白菜、洋丝瓜,再讨点卤腐,就这样招待公社领导或是大队的干部。
经常下村到生产队工作的是那个光着脚板的支部书记。我虽年幼,还未上小学,但经常听父亲母亲喊他杨支书。杨支书衣着朴素,卷着裤腿,个头不高,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讲起话来声音很大,响彻云霄。杨支书痛恨闲游滥荡不做活的青年男女,特别对干农活时还穿着鞋鞋袜袜的青年男女无比痛恨。在生产队召开群众大会的时候,杨支书会对他所看到听到的不正之风提出很严肃的批评。要求群众要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能忘记根本,要时刻牢证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得翻身,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农活不做,翘起二郎腿在别人家走廊上闲着,要知道羞耻。
杨支书每次到群众家中吃饭,在临走时,都会把每餐两角钱的伙食费开下,从不白吃群众一顿饭,或者是跟群众要这要那。来时明明白白,去时干干净净。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很好印记。后来,我上了小学。小学毕业后又下柯街读了初中。我经常看到杨支书一个人赤着双脚,卷着裤腿,抬着锄头为群众挖沟疏浚,不让沟渠堵塞淹没道路。杨支书依然保持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本色,不停地上山下乡,访贫问苦,探索生产发展新路子……。
后来,听说杨支书被调到公社工作。再后来,杨支书又被调到市里(时称地委)农业生产科工作,负责地委农业生产基地工作,并在基地退休。
杨支书出生于柯街镇大鹿山南麓,从小家境贫寒,没读过几天书。但杨支书为人处事却彰显朴素的哲学精神。他经常训导我们年青人:“做人做事,要坚持做到,一就一,二就二;不要不三不四,五傲六别,七扯八拉。如果这样,久而久之,你就要背失。”
这些朴实的话语,我一直铭记于心。一直鞭策和教育着我,做人要清清白白,做事要干干净净。
杨支书虽过逝许多年了,但他艰苦朴素、勤政为民、清廉做事的伟大人格,像杨善州精神一样在荡涤着我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