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撰写的个人回忆录。
出生于1986年美国山区的塔拉17岁之前没上过学,靠自学考上杨百翰大学,先后又去了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哲学硕士、历史博士学位。
这样一个才女,她的成长经历异常阴暗,她有一个腐烂不堪的童年。
塔拉的父亲偏执、狭隘且歇斯底里。“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家里人有任何不舒服、哪怕被机械弄断了胳膊,塔拉的父亲也不允许送去医院,而是由母亲用自己研制的药草胡乱治疗,等着自愈。
塔拉的二哥肖恩是个变态的暴力狂魔,经常对塔拉拳脚相加并施以精神威慑。塔拉在剑桥大学上学期间,还收到过二哥给她的死亡威胁信,威胁她的理由是塔拉和二姐向父母揭露了他的暴力行径。
塔拉的母亲糊涂、偏心且懦弱,永远站在丈夫一边,一直对女儿遭受的家暴和委屈装作看不见,对女儿的求救视而不见。
单遇到一个这样的家庭成员,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灾难,更别说一个孩童,更不要说父、母、二哥都这样。
塔拉成长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即使她成年后取得哲学硕士、历史博士学位时,她对人生也提不起任何热情,“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难以想象,这是发生于美国、发生于近代的事。初读这本书时,我更多的是对塔拉父母及她二哥的愤恨,和对塔拉的同情。
看到塔拉能够去剑桥留学、能够以全额奖学金在哈佛大学深造,更像在读一个升级打怪的励志故事。
然而看到不少人写的读后感,他们说和塔拉达成了共鸣。
有人说,看这本书就像在看自己的回忆录,想起不愿再提起的童年往事;有人说,自己小时候也曾一直遭受父亲或哥哥的暴力;还有人说,自己的母亲也如书中的母亲一样,偏心、懦弱,从来不过问自己的感受……
很震撼,原来这么多人也有一个不够幸福的童年!
即使TA早已成年,双手已生起老茧,即使TA已经走到不惑、知命的年纪,事业有成、知识满身,如果TA的童年带着伤疤,TA的一生都要为自己疗愈。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对人一生的幸福太重要了。
童年是人生的开端。
就像一棵树的小时候,小树苗柔弱单薄,在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中会茁壮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在小树苗的枝丫上划一道痕,这道痕将会变成大树的一道疤。
如果将小树苗柔软的枝条打个结,这个结将成为大树的一道弯,长成一棵畸形怪异的歪脖树。
如果树有灵魂,它既不会喜欢身上的疤,也不希望自己长成一棵歪脖子树。如果树有语言,它会悲催地浑身乱颤:MD,命运不济,多想自己也是一棵笔直的没有伤疤的参天大树。
直到塔拉在哥哥泰勒的指引下自学、考大学,一步步逃离大山,彻底摆脱家庭的羁绊,又一点一点与至亲的人(父母)进行情感切割之后,她才一点点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无限可能。
她认为,是教育给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塔拉说: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塔拉是靠着自学、自我教育跨越了人生的第一座山。
人的一生就是一座山连着另一座山,跨过童年这座山,才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你是否跨过了你的第一座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