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的类型
依据皮肤角质层内含水量、皮脂分泌量等皮肤特征,可将皮肤分为干性、油性、中性及混合性等类型。
(一)干性皮肤
干性皮肤毛孔细密不明显,皮脂的分泌量少而均匀,无油腻感,皮肤细嫩,肤色洁白,或白里透红,干净、美观。 表皮角质层中含水量少,常在10%以下,因此这类皮肤经不起风吹日哂,易发红,脱屑,或易干燥、皱裂。易过敏, 易生雀斑、色素斑,极少产生粉刺和痤疮。常因情绪波动和环境变换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保护不好容易出现早期衰老现 象。此类皮肤宜使用碱性小的洁肤用品,如刺激性小的香皂、洗面奶、清洁霜等,洗净后需搽用含油脂较多的护肤化妆品,如冷霜等以滋润皮肤。
(二) 油性皮肤
油性皮肤毛孔粗大,皮脂分泌多,皮肤油腻感较重,显得油光满面,易患痤疮和粉刺,肤色较深,但皮肤弹性好, 不易过敏,不易起皱纹。皮肤润泽、不易干裂,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抵抗力强.:
这类皮肤应特别注重皮肤的渚洁,宜经常用水清洗,可选用肥皂、香皂等去污力强的淸洁用品洗脸,宜使用油脂含量少的化妆品,如雪花膏、化妆水等。
(三) 中性皮肤
中性皮肤的皮脂分泌量和含水量适宜,皮肤既不干也不油,不粗不细,介于上述两种类型皮肤之间。对外界刺激也 不敏感,是一种正常、健康和理想的皮肤。此类皮肤选用淸洁和护肤化妆品的范围也较宽,通常的护肤类化妆品均可选用。
(四) 混合性皮肤
皮肤同时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类型的皮肤称为混合性皮肤。即前额、鼻梁及下颌等处(面部T型区)毛孔粗大,皮脂分泌甚多,表现油性皮肤特征,而两颌及外侧皮肤具有干性 或中性皮肤特征。女性中约80%属于混合性皮肤。
(五) 过敏性皮肤
多数过敏性皮肤毛孔粗大,皮脂分泌量也偏多。但主要是这种皮肤在使用化妆品(还有如日光照射、接触某些化学制品等)后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发痒、出现皮疹等。这种皮肤的人要慎重选用化妆品。
皮肤的类型还受年龄、季节等影响。青舂期过后,油性皮肤就会逐渐向中性及干性皮肤转变。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外界环境中.即使是油性皮肤,也易引起干燥、粗糙;夏季,皮肤分泌机能旺盛,汁液多,中性皮肤也会呈现为油性皮肤。皮肤的状态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选用化妆品时.也要适当根据上述变化而有所不同。
二、皮肤的pH值和中和能
皮肤分泌的皮脂和汗液混合物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化 的脂膜(皮脂膜)。它具有阻止皮肤水分过快蒸发、柔化角质层,防止皮肤千裂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细菌在皮肤表面生长、繁殖的作用。
皮脂膜中主要含有乳酸、氨基酸、尿素、尿酸、盐、中性脂肪及脂肪酸等。由于这层皮脂膜的存在,皮肤表面呈弱酸性,测得皮肤的PH值通常在4.2〜6 . 5之间,且皮肤PH值常随人种、性别、年龄和身体的部位等不同而略有差异。
由于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因面具有中和弱碱的能力。即使在皮肤表面涂以碱性溶液,皮肤表面的pH值也具有经过一定时间恢复到原有pH值的特性,这种性能称为皮肤的中和能,或称皮肤具有缓冲作用。皮肤具有的这种缓冲功能是对来自外部侵害的一种生理上的保护作用。对于皮肤的这种缓冲作用,一般认为其主要因素是皮脂膜中的乳酸和氨基酸或作为角质层成分的角朊在起作用,还有人认为缓冲作用与 皮肤呼出的C02有关。
皮脂膜中的游离脂肪酸及皮脂膜的弱酸性PH值,对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舂期后皮脂分泌中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如十一碳烯酸增多,可抑制一些真菌繁殖,故白癣到青舂后期可自愈。
综上所述,尽管皮肤自身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化妆品研究和生产中还应特别注意化妆品本身的PH值,以及化妆品对正常的皮肤缓冲性的影响。研究证明,具有弱酸性且缓冲作用较强的化妆品对皮肤(特别是缓冲性较弱的皮肤)是最合埋的。另外,从皮肤营养的角度考虑,从构成皮脂的成分中,选择皮肤所必需的组分来制定化妆品配方,使化妆品的成分与皮脂膜的组成相同,对皮肤而言,可谓最理想的营养化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