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学校开展大规模家访活动,获得家长朋友的支持,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也有人认为微信、电话已经足够强大,为啥还固守成规,我不妨分享两位教育学者眼中家访的意义,以期得到同仁们的重视。
李镇西说,家访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对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来说,他之所以决定去某个学生家家访,首先不是因为这个学生没交作业或与同学打架了,而是因为这个学生可能需要教育者的特别关怀。家访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心灵沟通。坐在学生家里同其父母朋友般地促膝而谈,比起在电话里三言两语地和家长对话,二者的心理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面对面的心灵交流,而后者只是例行公事般的情况通报。都说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这种配合首先不只是让家长每天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而更多的是设法使家长从感情上贴近学校,从心灵深处理解老师。离开了家访,这一切显然是很难达到的。
家访能让班主任切身感受到学生的成长环境。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就自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了解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将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程种对学生真正的理解,进而让教育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一个对学生不但非常热爱而且高度负责的班主任看来,这样的家访本身就是他义不容辞的分内工作。
李镇西老师有这样几种做法值得学习:第一,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一般是按学号,将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走访一遍,一般情况下,一学期能够走完;当然有时候比较忙,有的学生可以安排在下学期。第二,家访的时间一般是安排在下午放学至晚上那段时间,一个晚上可以走访两家;有时候也安排在周末。第三,提前预约,这体现对家长的尊重;第四,把吃晚饭的时间错开;我们学校为每位家访老师预备了工作餐。第五,坚决不收家长任何东西,许多老师有顾虑,担心家长以为老师来家访就是来“索礼”的,其实你和家长相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年,你的为人家长会知道,并且理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彼此都应该为这种纯真的情感而自豪;第六,家访时,千万不要以“告状”为目的,而应该多夸孩子的长处,在这基础上可以诚恳指出其不足,另外,最好让孩子和家长多说,老师尽量倾听;第七,家访要多用眼睛观察,看家庭环境的布置,尤其是看孩子的房间,注意一些细节,往往会有所收获;还要看孩子接物待人的礼貌,去家访最好让孩子接待:是不是给倒水?是不是认真倾听?对爸爸妈妈是不是有礼貌?离去的时候,孩子是不是和爸爸妈妈送到大门口?等等。家访具有很强的现场教育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石中英教授在人民教育谈家访的一篇文章中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时代主题,也反映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在具体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以及如何立德树人的问题上,在有关学生学习和社会行为表现的态度与解释上,学校与家庭之间却并不天然一致,经常会出现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投诉教师的情况,造成家长与教师、学校之间关系的紧张。要比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学校仅靠召开几次家长会是做不到的,应当通过教师家访的方式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学生家长互动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发展情况,争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诊断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能够与家长在目标上、行动上、态度上保持协调一致,避免出现相互脱节、抵牾甚至冲突的情况。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团结,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条件。
石教授认为,教师家访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行动,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是岗位胜任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但是,与有些高度个体化的专业行动不同,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专业是一项集体性事业,既有着广泛的社会、国家和人类意义,也有赖于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家访是建立和改善这种支持与协作网络的基本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目标。在频繁与家长的接触和交流中,广大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责任感会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交往行为、理想抱负等社会成因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和个性化教育教学要求会有更加精准的认识,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在家访这个问题上,石教授建议:
第一,政府、学校和教师都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家访工作的多方面教育意义,政府、学校、社区、媒体等都要大力宣传和推动家访工作,将家访工作作为了解人民群众教育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教育途径之一。
第二,将建立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教师家访工作体系纳入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十三五”教育规划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作为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制定全国性、地方性或学校的教师家访工作条例或实施办法,规范家访工作的目的、内容、要求、组织保障等事项,提高家访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教师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四,在国培、省培、市培、区培、校培等各级培训体系中,增加家访的培训模块,帮助广大教师提升家访的专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家访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第五,针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质量保障和青少年身心健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城市流动儿童问题、校园欺凌问题、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特殊需要儿童学校融入问题、贫困家庭儿童教育等,开展专门性的家访工作,与家庭一起面对面研究商量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第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家访工作列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之中,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和绩效奖励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全体教师自觉参与、社区和家庭充分配合的新时代教师家访工作新体系。
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说, 离开了爱心,就谈不上任何教育。为什么家访?——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浸透着真诚的人情味。
家访|让我们的教育渗透着真诚的人情味
网友评论